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 蔡惠君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蔡惠君
[导读] 围绕幸福教育的内涵以及所具有的价值展开分析,并结合小学德育工作实际要求加强幸福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的有效探讨。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实验小学   蔡惠君

摘要:围绕幸福教育的内涵以及所具有的价值展开分析,并结合小学德育工作实际要求加强幸福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的有效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幸福教育
        前言:在素质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育人目标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作为班主任需要明确德育的功能,并将其与智育进行有效结合。为了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品格有效塑造,班主任需要加强幸福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表现,规范有序的开展幸福教育。
        一、幸福教育内涵及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幸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思想,具体指从幸福的角度加强学生精神、思想、心灵等各个方面的引导,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并建立起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理念。随着社会环境逐渐复杂化,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逐渐增加,幸福感也逐渐丧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班主任要重点关注小学生的心灵建设,加强情感层面的有效关怀和疏导。在德育目标的正确导向下,合理开展幸福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以一种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成长负担,摆脱负面情绪,为学生构建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环境。因此,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根据幸福教育的实际需求,加强育人方法和管理举措的有效革新,从而实现良好学习、成长环境的有效构建。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分析
        (一)激励,让孩子充满自信
        作为班主任需要积极贯彻激励性的思想理念,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实施情感上的激励。促使其对自身所具有的闪光点和潜能优势形成准确的认识,并在今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积极性的心理状态,以一种更加饱满的热情对待学习中所存在的困境。有效的帮助学生摆脱畏难情绪,实现自信心的有效构建[1]。在激励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规范处理语言方面的艺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和成长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创新激励性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施不同类型的语言激励,从而发挥出良好的激励效果。除了语言上的激励,作为班主任还需要从其他层面对具体的激励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通过物质奖励和设置一定的优秀称号等多种方式,来达到学生情感激励和自信心建设的目的。
        (二)互助,让孩子懂得合作
        作为班主任为了实现幸福教育有效贯彻和落实,需要加强互助理念的有效渗透。也就是说,强调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促使其在合作的氛围下懂得互帮互助的道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实现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建设[2]。


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引导其在各个课程的学习活动中,以分组的方式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方式,来进行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的自我监督。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下,实现形成良好的幸福感。
        (三)民主,让孩子自我管理
        作为班主任,在全面落实幸福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践行自主性的原则[3]。也就是说,要积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在班级活动课程学习等各个方面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并以民主、平等的理念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性的完成自身的态度和行为管理。实现学生自主意识的有效建设,也能够让其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产生较强的幸福感。
        比如,班主任可以设置轮岗体制,引导各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当中。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班级建设责任意识,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配合,共同完成相关的活动任务和学习目标。也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分享、协作的幸福和快乐。
        (四)关爱,让孩子领悟幸福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需要在德育的目标导向下,积极贯彻关爱的育人原则。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怀与帮助,加强情感上的呵护关心,并且注重学生心灵层面的有效疏导。促使其在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下真正的领悟幸福、感受幸福。首先,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家庭的成长环境、经济条件、家庭的成员组成,以及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所面临的具体困境,在性格方面的实际表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实施全面性的教育和管理。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增进与班主任之间的情感。
        (五)家校合作,营造幸福氛围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积极进行家校合作的战略思想,营造幸福健康的成长氛围。同时,也能够通过彼此之间有效配合构建教育共同体,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进行全面性的监督管理,针对学生存在的压力和思想困惑进行有效的疏导。班主任需要引导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实际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加强情感的呵护,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与照顾的幸福,从而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用心和爱对待身边的其他人,从而实现正能量的有效传播,将这一份幸福有效的传递下去。
        结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幸福感。为了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建设,作为班主任需要在全新的思想指导下,全面开展德育工作,针对小学生积极贯彻幸福教育。促使其能够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实现身心健康的有效建设。
参考文献:
[1]周赛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6):22+25.
[2]路秀云.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5.
[3]陈建强.摭谈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19(06):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