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敢于发声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陈顺玲
[导读] 为了有效推动学生在课堂之中开展主动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并激励和肯定学生开展相关的主动提问和主动学习,以此来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南街小学  陈顺玲

摘要:为了有效推动学生在课堂之中开展主动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并激励和肯定学生开展相关的主动提问和主动学习,以此来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提问
        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之中开展主动提问,将自身对学习内容产生的疑问表达出来,以此让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通和互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去解决学生心中疑虑,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一、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对于高段小学生而言,本身已经适应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节奏,自身积累了大量语言知识体系。因此在学习语文课堂中会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学习综合素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中,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最难以形成的一种学习习惯,便是在课堂中主动提问的习惯。在传统教学理念之中,小学生在课堂之中不敢进行提问,大部分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师会对学生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进行批评,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挫败感,不敢在课堂之中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降低了学生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中,为了有效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想要提问的欲望,从而通过鼓励肯定引导的方式,让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之中敢于提问、勇于提问,从而将心中疑虑真正的表达出来,而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引导和解答,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更好地增强小学生质疑能力。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学习《游山西村》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可以从故事的思想和诗词中情景的描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不懂得问题。这样教师就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更容易把思维和思考方向放在重点上,提出的问题也会提高一个层次,而且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找到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对于学生现阶段和以后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拓宽思维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在生活之中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内容得以运用,以强化小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小学生能够借助语文知识体系化解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生活化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创新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中进行主动提问,便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相连接,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愿意在课堂之中提出自己心中的疑虑,从而讨论一些更具有价值的内容,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更能够提升学生在生活之中拓宽语文知识体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和思维。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观察一下生活中蟋蟀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通常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和课本上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考后会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化,而且让学生养成注重观察生活的习惯,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发现很多学科、很多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改变学生被动地位,让学生学会质疑
        之所以要引导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进行有效提问和质疑,是因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形成矛盾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通过矛盾方式使得师生能够进行激烈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内容,增强小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传统教学理念之中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真正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
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就是变过去教学中“教师问”为“学生问”,使学生的嘴巴从被填、被灌中解脱出来,促使学生思考,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只有教师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具有这种创造性地教的思想,才能更好、更广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同学可以去和老师交朋友,待会儿上课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班上的同学,也可以用问你们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一点,便是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并懂得如何借助鼓励和引导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动质疑和主动提问习惯,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意识驱使之下更合理的开展语文学习,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春红.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J].赤子(上中旬).2015(24)
[2]顾春莲.艺术提问让互动价更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