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科技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也因此,更多的人们都将城市作为自己往后人生的生活场所,人口也就逐渐开始向着城市聚集了。但是与此同时许多矛盾也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浮现出来,比如说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毫无疑问又阻碍了了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在2008年,智慧城市的概念被首次提出,随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渐渐实行此类城市模式,到如今,智慧城市的概念被证明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的,对于社会群众日常生活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智慧城市毕竟也还算是一个新鲜事物,是需要经过适应发展期的,而在近些年智慧城市模式实行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些许问题需要在建设中逐步进行改善。
关键词:智能;信息化;智慧城市
前 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由2008年IBM公司率先提出,自提出后,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在我国更是掀起了新一代城市信息化建设高潮。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深度互联和广泛覆盖的信息网络,对城市环保、城市公共安全、民生、服务、产业等城市要素进行感知和响应,构建城市信息协同共享的平台,从而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
自2011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2011年,住建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年,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覆盖90个城市。到目前为止,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均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在我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其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型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涵盖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1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1 缺乏政府部门统一指导与规划
我国对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相关研究是较多的,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法律体系是还不够完善的,无法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好保障,缺乏整体的把控力。第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前瞻性不足,并没有以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去规划发展前景。最后,有的政府部门仅仅是为了政绩考核从而盲目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去,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有关的投入全部是打了水漂,浪费大量社会资源。
1.2 城市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同作用,建设规范不完善
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是会涉及到诸多领域的,因此,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强信息沟通,更好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回望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我国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都积累了自身发展中相关的信息数据,但是由于自身专业独立系统的存在,信息共享也就不那么容易了,导致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发挥其应由的价值,最终降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效率。
1.3 缺乏综合评估考评机制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恰好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难关。不难发现,我国许多地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是盲从国外的建设模式的,是完全忽略了自身城市的发展需求的,没有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以及文化底蕴为出发点,是无法适应自身城市的特性的,这也就导致了智慧城市千城一面的景象。
1.4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缺乏
互联网是中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领域。国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概念之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率先开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型智慧化城市建设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效率更高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很多城市面临大量的技术人才缺口。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吸引更多人才,是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缺乏的主要途径。
2 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发展需求分析
经济,空间,社会这三个方面是构成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时时刻刻影响着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
同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又与城市基本发展理念息息相关,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续也就是建立现代化智慧城市的目标,主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对社会各方面实行监督管理,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智慧城市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框架
网络层,IAAS层等是构成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框架,同时,运营管理及其他各项制度会对职能城市信息化进行保障。网络层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通信的基础设施,是为了确保信息技术有效的进行传递,并且可以连接城市内各类传感器和系统装置,保证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云计算所提供的各项集约化服务,高可靠性等特点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需要被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信息框架。
4 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对策探析
4.1 科学规划,提高智慧城市设计水平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要明确发展定位再进行的,有关政府要明确主要发展方向,加之自身城市文化特色,灵活运用科学技术,合理管理资金用途,做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规划,并结合自身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就问题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所建立的智慧城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4.2 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
在智慧城市建立之初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主要责任方,其次就是完善发展制度,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各个建设部门要加强沟通过交流,可以以信息化单位为主导,在建设过程之中不断查漏补缺,最终达到完善。同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可以定期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价值所在。
4.3 重点发展与民生相关的建设内容
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让城市管理服务能力提高,可以推出各类智慧型产品例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同时,有关部门应深入基层,掌握人们的真实需求,做好充足的社会调研工作,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并且可以拓宽智慧产品的市场,让智慧城市所发挥出的影响力更加巨大,从而加快城市建设进程。
4.4 积极推行大数据共享
4.4.1 扩展云计算中心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对云平台政务、云计算操作、云资源管理和大数据实时分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构建云基础设施服务支撑体系。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动力空间计算处理、安全备份和运维等服务,提高城市云服务资源的一致性和共用性,支撑各级部门新建业务系统的快速开发与部署,满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4.4.2 构建大数据平台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建设完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梳理各级各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数据资源,将分散在政府、公用事业单位、运营商、互联网等行业和领域的数据即时汇聚,形成海量数据资源,依托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进一步完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五大基础数据库。
4.4.3 提升数据资源价值
通过各类数据的关联分析,充分挖掘和提升数据资源的价值,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和展示中心,形成集人口结构、交通出行、舆情事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运行、营商环境等多位一体的态势感知体系,重点推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综合治理、工业发展、教育体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商务投资、统计、财政、人社等领域和行业大数据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直观科学的数据依据。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与城市中居民生活与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具有较高复杂性的工程,它不是数据的简单堆砌,而是更加智能化地应用了大数据。 在未来几年,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将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波.基于未来智慧城市愿景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9.
[2]钟周兰.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发展与深度应用[J].中国安防,2017(07):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