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周期视角下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8期   作者:牛思凡 熊志龙 马国春 肖航
[导读] 股票市场作为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摘要:股票市场作为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且作为一国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之间股票市场联动关系也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因此,对国家间股市联动性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关键词: 金融周期;股票市场;联动性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金融市场也得到了与之相匹配的发展与完善,加之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迭代,各子市场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其中股票与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已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投融资的重要场所,对资源高效配置、金融深化改革、经济合理运行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证券市场联动效应的理论分析
        1.1证券市场联动效应的理论内涵
        具有相同特点的股票经常会出现同涨同跌现象,学术界将此现象定义为股票联动效应。具体来说,联动指的是在一个系统中,当某一事件发生一定趋势波动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另外一件或多件事情的走向。金融联动效应一般具有持续性特征,且 不 同 个股、板块、大盘指数间由于其自身影响力不同,联动涨跌幅度存在较大差异。
        1.2证券市场联动效应的表现形式
        在证券市场领域,个股和板 块 之间、个股与大盘之间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动通常有以下四种类型:(1)板块内个股之间的联动效应。组成板块的个股通常具有相同特征,即相似行业、同一概念或相同地域,这些特征赋予个股相同的属性,使得某一板块变成热门后,板块内个股会依次上涨、整体走强;在某一板块冷门时,个股会先后下跌、集体走弱。(2)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联动效应。由于某些特定个股通常会依据不同划分标准同时归属于不同板块,这些板块间的“公共因子”起着传输纽带作用带动板块轮番上扬或接连下跌。(3)大盘与个股之间的联动效应。除去在股市中稳健上涨的强势股,大盘指数中其他成分股通常会随大盘上涨而微涨,随大盘下跌而跌落更大幅度。(4)大盘与大盘之间的联动效应。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于所处经济因素、政策环境相同,不同股指的涨跌存在一定的联通性;在国际市场上,趋于一体化的全球经济贸易和逐步开放化的资本市场促使各国股指之间相互锚 定、互 相 追 随,已有研究指出国际重要市场指数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 。
2影响股市流动性状态的作用机制
        2.1宏观层面上
        金融杠杆扩张往往与货币供应量增加密切相关,主要通过直接影响股票市场中的资金量引发股市流动性的波动。一方面,投资者可用于投资股票的资金量增加,另一方面,货币过量供给导致利率下降,投资者参与股市的意愿大幅提升,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推高整体股价,强化股市流动性,股市流动性向更强的状态发生转换。然 而,增发的大量货币被资产价格而非实物价格所“吸收”,货币供应量超过GDP 的增长会引发“资产泡沫”,导致风险积聚。一旦受到外部冲击,过度杠杆化所产生的“资产泡沫”被挤压,大量资金撤出股市,引起股价大跌,股市流动性显著减弱,其状态也由过剩变为紧缩,甚至枯竭,严重时可能会引发股市流动性危机。
        2.2微观层面上
        金融杠杆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自身的杠杆运作,即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收缩间接影响股市流动性状态。具体而言,金融机构依赖资本市场开展信贷业务,通过向股市提供融资融券、分级基金、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场外配资等服务扩充其资产负债表,而投资者可以借助一定的杠杆买入数倍于自有资金价值的股票,股票市场的成交量被成倍放大,股市流动性随之变强,其状态也由平稳转换为过剩。

反之,当金融机构“去杠杆” 时,保证金比率将进一步上升,杠杆资金风险敞口加大,投资者将通过出售股票来降低杠杆以控制风险,金融杠杆调整的反馈机制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推动资本流出股市,进而导致成交量锐减和股市流动性萎缩。同时,股市的羊群效应将加剧投资者恐慌情绪的蔓延,增加股市流动性由过剩向紧缩转换的程度,容易引起“流动性踩踏”。此外,金融机构杠杆还会通过影响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资金运作效率,对股市流动性水平及其状态产生影响。
3股票市场发展建议:
        3.1建立健全可量化的风险监测体系。
        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是系统性风险监测机制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构建可量化的风险监控体系,有助于提高国家对金融危机的预测能力。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需要考察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方面,宏观层面主要是囊括了一系列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而微观层面主要是研究微观金融市场情况,着重研究金融机构的风险和跨国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之所以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建立风险监控体系,主要是因为如果仅建立微观金融层面的指标,虽然可以很准确地刻画某个金融机构或者跨国金融集团所面临的风险,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地描述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宏观层面进行构建相应的指标。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可以借鉴国际上已有的风险监管体系,结合金融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监测体系,可以创造性地加入中观层面的指标,以行业风险程度作为中观层面,成为国家宏观系统性风险和企业微观个体风险的重要桥梁,从而更加及时有效地监测金融市场可能的潜在风险。
        3.2加大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和强度
        随着与境外各国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也会大力开放。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必然会使得股市随全球金融周期的变化而震荡,尤其是在衰退时期,中国股票市场受境外股票市场影响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从前。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与境外股市的联动效应愈发强烈的情况下,监管当局需要加大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和强度。
        3.3适时进行宏观金融动态调控
        各国政府应及时识别引发市场不稳定的各类因素,并根据危机演化进程,适时进行动态的干预性宏观金融调控。一是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市场行为。通过直接降低基准利率和央行准备金,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释放资金面宽松信号,形成牛市预期,抑制证券市场的持续下跌。二是参与市场交易,影响市场走势。应建立股市平准基金,或运用国有股权资本,或引导证券基金公司在市场暴跌等突发事件情况下参与市场交易,直接调控市场供求关系,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三是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和行政手段避免证券市场风险向实体经济传染。证券价格的持续缩水可能引发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风险,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性效应。应及时监控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风险传染机制,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类措施,从而实现风险隔离。
结束语
        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专业投资者往往会构建由一池子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而不会只投资于单一个股。构建投资组合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然而,当构建组合的底层股票联动性(即收益率相关性)上升时,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作用会受到影响。由于在同一股票市场上市的股票往往会出现较强的同涨同跌现象,许多学者和投资经理认为利用跨国股票来构建投资组合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然而,有学者认为随着各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加深,跨国进行投资组合分散的作用在不断下降。有部分学者更认为进行跨行业投资分散投资风险相对于跨国投资分散风险作用更大。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投资组合构建的方式,因此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闻,陈广汉.香港股票市场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J].深圳社会科学,2018(02):32-38+157.
[2]朱云帆.我国股票收益地域联动性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8(09):27-28.
[3]刘继明.中美股市的联动性研究[J].北方金融,2018(08):26-31.
[4]黄婧. 金砖国家股市联动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5]王洋. 我国股市板块内各股联动效应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