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史料,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财富。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作为后代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挖掘这些财富。南丹县的土司文化历史悠久,不仅对研究南丹县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南丹县独有的文化资源。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发展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南丹县应该大力发掘土司文化的商业价值,打造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县,推动南丹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丹县;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前 言
土司制度是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因为其首领叫土司而闻名。
土司制度存在于宋、元、明、清四朝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受封建王朝的管理,其首领土司由皇帝来任命。被封为土司的部落首领拥有世袭的权利,能够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长久的统治,巩固维护了当时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近年来,随着土司文化的开放挖掘,土司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纷纷开始对土司文化进行研究,并召开了多次相关的文化研讨会。对于土司文化研究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也为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了铺垫。
1 南丹县得天独厚的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
1.1契约文书
契约文书是证明土司文化接受封建王朝统治的最好证明。2007年,一批清朝那地土州史料文物被发掘出来,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批文物包括州政府对相关官员的嘉奖、任命和民间的契约,文书等。文物的规格是50公分见方的砂纸,纸上的字迹清晰工整,文字内容完整,印记的内容清晰可见,如:①嘉靖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告示;②道光十五年四月十一日告示;③嘉庆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告示;④宣统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告示。通过这批文物,证实了土司文化在西南西北地区流行的史实,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楹联
通过楹联的佐证,对土司文化也能可见一斑。2017年,南丹县在进行城区改造过程中发现清代文物旗墩两幅(附有楹联),该楹联是当时朝廷赐予莫兰芳进士的。通过对楹联内容的分析,能够对当时的土司文化有所了解。
1.3乐器
乐器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2004年,在南丹县的农村地区发现了一套清代的铜锣。这套铜锣保存基本完好,除了其中一幅已经损坏以外,剩下的7面铜锣和3副钹都能正常发出声音。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套乐器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乐器是土司民间戏班用来演奏的,在民间流传多年。据后期的统计发现,这套铜锣是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土司戏班打击乐器。该乐器的发现对于研究土司的音乐文化与社会生活意义重大。
1.4古墓群
墓葬群是宝贵的历史研究的资料,也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专家在南丹县罗富镇罗屯村鞋山发现了土司文化的墓葬群,经过专家对墓葬群文字的辨认,可以推断出,最早的墓茔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最晚的墓茔建于崇祯14年(1641年)。通过对碑文内容的解读,也逐渐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南丹县土司墓葬群的发现,证实了西北西南地区的土司文化一直进行世袭统治的史实,为研究土司文化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1.5官印
要证明土司文化接收封建王朝的统治,最重要直接的证据就是土司官印。官印是古代官吏权力的象征。2003年,南丹县六寨镇村民莫继雄献出了珍藏多年的南丹州印。经过专家的考证研究,这枚官印确实是清代制造的,现已被收藏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枚官印是用黄铜制造的,印面呈正方形,长74mm,厚10mm,印面有用篆体雕刻的“南丹州印”和满文文字。背面刻有造印的时间,地点等信息。除了印面有较大的瑕疵以外,其余面保存完好。通过对这面官印的研究,能够发掘出许多与土司政治有关的重要事实。
2 南丹县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1多元旅游文化资源的相互匹配与整合问题
除了土司文化以外,南丹县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化资源,比如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中外闻名的矿藏文化,历史悠久的白酒文化以及磅礴大气的工业文化。土司文化是南丹县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文化资源中独具一格。因此要重点开发南丹县土司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做好统筹工作。除了要做好文化主题旅游项目之外,也要重视其他文化旅游主题项目的开发,使土司文化资源开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土司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土司文化是南丹县文化主题旅游中一个璀璨的点,但不能以点概面,而是要形成众星捧月之势,让南丹县的文化旅游项目全面开花,因此要协调好土司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配合问题,使整个南丹县的旅游文化资源能够协调发展。通过不同文化资源之间的配合,能够形成多元的旅游发展机制,推进南丹县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2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现有数量有限,土司文化主题旅游规模受限
南丹县要开展土司文化的旅游项目,就要收集大量的土司文物。然而南丹县的土司历史文化资源数量有限,因此需要开拓新的渠道收集文物资源。主流的收集土司文物资源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通过考古发掘的方式。对文物进行考古发掘时,需要获得文物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对墓葬群进行地下考古发掘能够发现大量的文物。第二种方式是民间征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民间购买和征集土司文物。第三种方式是横向合作,与相关的土司文物的收藏单位进行联合。向他们借调土司文物或提供土司文物的复印件,联合进行土司文物的展览,开展土司文物的活动等。文化资源的价值在于其观赏作用,通过文化资源的共享,能够最大化文化资源的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土司文化旅游主题的内容。
3南丹县土司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3.1着力加强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与互动
推进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学术研究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提出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方针。南丹县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土司文化资源,因此要加强南丹县土司文化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耦合性,让学术研究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2进一步加大对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与发掘力度
土司文化存在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文化遗留从理论上来说应该非常丰富。然而现实中能够见到的土司文化遗迹非常有限,或许是因为文物遗迹已经遭到破坏,或许是有的尚未被“挖掘”出来,不被人们熟知,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文物普查的力度,发掘出那些潜藏的文物遗迹,做好文物遗迹的保护工作。对文物进行发掘是为了更好对保护文物。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文物的普查挖掘工作,能够进一步壮大文化资源的实体,更加全面的研究和展示土司文化。对土司文化资源进行商业的开发利用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土司文化资源实体,否则就只是纸上谈兵。
3.3进一步加大对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建立起了文物保护的意识。土司文化属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并没有被广大的社会群众所熟知。因此要加强土司文化的保护发掘,首先要加大对土司文化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对土司文化有基础的认知。所以有关部门,比如教育,文物,科研等,需要加强对土司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认知能力,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文物保护工作不只是少数人的工作,而是需要人人参与的工作,所以提高广大群众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 语
综上所述,对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建立在保护好土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对土司文化资源利用时,需要积极地探索开发新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研究的耦合互动,让经济发展与学术研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最终实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申雄宇.务川仡佬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蓝武.旅游视角下忻城土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战略机遇及其品牌强化策略[J].创新,2018,8(06):103-10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