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8期   作者:陈晓明 廖林
[导读]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表现出了一定的上升
        【摘要】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表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许多存活病患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造成不定的残疾,对病患的生活质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病患的具体病征,制定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从而有效提升了病患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了其疾病死亡率。基于此,本文以脑卒中患者后康复护理为切入,从多个方面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康复指导,心理护理
1引言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流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其发病率高,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下降明显,导致患者致残率上升,其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康复医学观点认为:脑卒中病人在病后病情稳定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在重视脑卒中药物治疗同时,不能忽视脑卒中患者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分析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消极情绪,是医务康复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2康复训练方法
        2.1高压氧治疗方法
        治疗仪器为国产双人高压舱(治疗时压力设置为0.2MPa),患者每次在高压舱中治疗的时间为1h(另外加压20min,减压20min),高压氧治疗1次/日,每隔3日治疗一次。
        2.2康复指导
        软瘫期,注意保持良肢位,即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利用足板固定足位,防止足内翻和足下垂;知道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包括Bobath握手、活动肩胛骨、伸肘练习、伸腕练习、前臂的旋转练习、手指的屈伸等及外展练习等,坐位平衡训练,下肢训练以桥式运动为主,包括单桥以及双桥,踝背屈练习,站位平衡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以及肢体恢复的不同阶段,选择恰当时机,给予日常生活能力指导。?
        2.3肢体康复运动训练
        肢体功能护理多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发育推进技术为主的运动训练,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肌电反射刺激以及功能电刺激进行辅助。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按照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的顺序完成。脑卒中病患在发病后容易造成肢体运动障碍后遗症,其主要病症有:体位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
        针对脑卒中病患实施主动训练以及被动训练康复治疗,可以让病患的肌肉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让病患能够保持正确的运动模式,改善脑卒病患出现的肢体异常运动模式。在开展肢体康复运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病患不同时间所表现出的病症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是以功能位摆放、被动按摩、被动运动、健肢主动运动等方式为主。对患者肩关节进行包括前屈、内收、外旋、内旋等的被动运动对患者手关节进行维持活动训练,偏瘫患者卧床期间可进行桥式训练。此外,还需要病患家属协助病患进行生活活动训练,让病患的肢体运动能力得到康复与改善。

健肢训练非常关键,可以让脑卒中病患的肢体功能在早期康复护理下得到明显改善,并起到了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的作用。
        2.4体位护理
        ?当脑卒中病患发病时,如果对其实施早期良肢位设计与摆放,有利于病患的后期恢复。有研究表明,脑卒中病患在接受早期康复训练之后,能够有效的让病患的中枢神经功能得到重塑,从而降低了受损中枢神经并发症发病机率,并对后遗症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时,需要结合病患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模式,通过对病患传导神经进行反复刺激,实现在病患原有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通过这样的主动以及被动运动,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患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此外,对于抗痉挛体位设计与摆放,可以为病患的肢体良好功能提供保障,通过其作用机制,能够形成一种静止性的反射抑制,实现对拮抗异常运动,有利于减少肌肉痉挛的病症出现。
        针对脑卒中病患在处于急性期过程中,对其病患实施良肢位设计与摆放,可以减少病患在急性期中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部疼痛、肌肉痉挛等并发症进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可以对病患的足下垂废用综合征起到了非常明显的预防效果。对肢位进行合理设计以及循环交替摆放,可以对病患的肌肉痉挛以及恢复起到有效的控制,其方法为:每隔1~2小时根据所设计的康复方法对病患进行1次体位更换。在进行患侧卧位能够对病患的患侧肢体感知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通过拉长患侧肢体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躯干肌痉挛的病症出现,预防前臂旋前及足下垂内翻的问题出现。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让正常肢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动,病患需要尽可能减少仰卧位时间,可以有效防止骶尾部、外踝、足跟等处褥疮的病症出现。
        2.5心理护理
        第一,由于患者发病突然,心理压力大,不敢正视自己的疾病,所以接诊护士要态度和蔼,仪表大方,与患者积极沟通,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震惊情绪以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取得患者理解;第二,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情绪波动,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正视疾病,鼓励患者配合医院的治疗,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这样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积极与医师以及家属制定对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并在实际治疗中进一步完善及修正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积极性,最终利于患者的恢复;第四,在诊疗过程中,对于患者取得的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与鼓励及赞美,让其与同种疾病患者分享成功治疗的经验,增强患者的自信感和主人翁意识。
        3结论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和偏见,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患者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性格也变得暴躁。因此,在治疗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加以心理疏导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和家属应该多给予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要,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技能缺失,影响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需要对生活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康复训练,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应遵循患者参与和自理的模式,由家属协同患者制定治疗及康复计划。对脑卒中各种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勇玲.认知功能训练在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9):1275-1276.
[2]吕兰兰,杨乐.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体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0):17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