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研活动是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活动,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成效,真正发挥教研活动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教研前、教研中、教研后三个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字:教学;教研活动;有效性
教研活动往往存在多种弊端,不少教师一提到教研活动就吐苦水,教研活动往往不能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目的,成了一项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已,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也没有积极性。下面从教研前、教研中、教研后三个环节探讨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一、教研前编制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活动要想有效进行,教研活动前的策划和管理非常重要。教研活动启动阶段,教研组长要做好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工作重点及教师个人成长需要,让每位教师提出几项可主持的教研活动计划,并经过教研组可行性研讨,确定最终的教研活动计划,每一项教研计划落实具体的开展时间、负责人。
让教研组每一位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划的编制,有三个目的。一是教研活动计划的提前编制,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性、目的性。避免教研活动过于随意,甚至泛泛而谈、无话可谈等局面的产生;二是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个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三是教研活动由每一位教师轮流支持,能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责任意识。避免教研活动中事不关己,确保以后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都是有备而来,熟悉教研内容,提前进行深度思考,确保教研质量。
二、教研中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丰富的教研活动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下面介绍四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1.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
学术沙龙是一种教研组教师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在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主席”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开展学术沙龙教研活动,有利于发挥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对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深人的认识。
2.对比教学式教研活动
对比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将早几年的课堂教学录像与按新课程理念设计实施的同一内容的教学进行对比;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按各自不同的设计进行教学对比;也可确定一个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自行备课后实施教学,教研组成员听课后再对照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进行集体备课,然后由同一位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前后对比。利用对比教学式开展教研活动,较为直观形象,操作性强,利于教师对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的接受与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易于转化为教学行为,因此,也深受教师们的喜爱。
3.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
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其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日常教学中未发现或不重视的许多问题,再通过教学策略的改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得更到位。此类教研活动安排要做到少而精,要精心挑选教师实践中典型的课例进行分析,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4.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与常规的教研活动相比,它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
三、教研后及时跟踪教研效果
教研活动后要及时记录和总结,不能为了教研而教研,要研以致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实践教研活动成果,并跟踪实践效果。教师的进步和提高、教法的完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循环、提高过程,所以,教研活动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之,教研活动是一项为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研以致用”,活动的各个环节要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力争取得实效,才能得到教师们的支持,也才有生命力。
作者简介:王娜,女,1985年生,硕士,讲师,从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油气藏动态分析等课程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