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文学流派和黄土画派之间的艺术共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8期   作者:汤义炎 刘开闻 陈佳昊
[导读] 在陕西地区的文学艺术流派比较多,黄土画派和黄土文学流派为代表。
        摘要:在陕西地区的文学艺术流派比较多,黄土画派和黄土文学流派为代表。黄土文化是以黄土地作为作品展开的对象,目前黄土文化形成了很多实力型流派。但深究其精神实质,勤奋精神明显比艺术理论技术更为显著,史论价值和艺术价值两者并重为其显著特征。虽然黄土文化中文学流派和黄土画派反应的生活形式各异,但其创作方法、文艺思想以及风格气质和艺术成就均无明显差异,黄土地为文学创作的基地,劳动者以黄土地成为了艺术的对象,经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对黄土地进行赞美和讴歌。本文主要对黄土文化中的画派和文学流派两者之间的艺术共性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未来的文艺创作提供创作灵感。
        关键词:黄土文化;画派;艺术共性;文学流派
        黄土文化中文学流派的相关作家和画派的画家们主要是反映了黄土地的生活艺术,艺术形式完全各异,但是两者的创作思想、风格、方法以及成就均无明显差异,均是将黄土地作为背景,将黄土作为基地,对黄土地进行创作[1]。为了不让读者在进行阅读是感到唐突,在论述之前先对黄土文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和定义。目前黄土画派的定义和概念已经被确立,并且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认可,这一个令人瞩目的绘画艺术流派,主要以任务为主,这是扎根、崛起、辉煌于黄土地的画派,因此大多的作品风格以阳刚豪放、雄浑大气为主。但是,目前黄土文学流派的相关概念并未得以确立。
一、黄土文化流派、黄土画派的特点分析
        黄土文化中作家总多,在作家群众虽然有风格相似、表现题材以及思想倾向相近的作家群体,但因长时间的流派学也正,但长时间以往,这个流派的风格就会被定义,并且这一特征一般和作家相一致,作家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被掩盖。但是,长时间以来文学流派因其特征纳入了西部文学或者陕军之中,而这一流派和黄土画派的风格极为相似,因为是在同一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环境下进行创作。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黄土文学流派开始萌芽,在八九十年代开始形成,柳青为开创人,陈忠实和路遥等人继承并不断发展,经过现实手法不断的突破,进而黄土地在社会文化、时代变迁中得以进一步续写。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柳青对陕北、关中地区的农民命运进行书写,路遥主要是对上个世纪中后期的陕北农民以及子弟的历史命运进行记录,陈忠实以更为开放的眼光回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白鹿原上农民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命运进一步书写[2]。这个流派的成就,反应了我国长篇小说创作达到的最高水准。
对这两个流派的形成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虽然在形式上存有一定的差异,例如黄土画派本身有组织形式,其中主要是以老中青画家群体最大,其艺术成就呈现出梯级形状。而黄土文学流派主要是以客观自然形成为主,创作的成就比较统一,代表了同期我国文学水准,因柳青和路遥过世比较早,陈忠实虽然完成了“枕头工程”,但是只会在难有大的突破,在第三代作家中出现断档的现象。但两个流派均是在黄土这一背景之下展开创作,文画并不分家,均属于师徒传承。其中黄土画派中的主要力量为刘文西学生,柳青为路遥文学教父,陈忠实在发表《白鹿原》这一代表之前一直被称为小柳青。陈忠实以《白鹿原》这一作品超越了柳青,取得了成功。但陈忠实仍然是以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叙写黄土地上的人物,是显示主义的范畴[3]。但是两个流派经过学习-参照-突破-叛逆等步骤,最后完成了超越。

按照老师的风格一步步慢慢的摸索出自己的艺术道路、创作风格。两者的题材风格更加趋同,均以黄土文化作为创作背景,以写实的手法反应出农村农民的乡土题材。两者艺术成就均十分显著,是我国当代艺坛的实力流派。
二、黄土文化流派、黄土画派的艺术共性分析
        在思想倾向上分析,两者艺术观点更为接近于文艺流派。两者的发端人柳青、刘文西的文艺思想、艺术观点即为相似,但均缺乏独创、新意,并未超出生活创作的范畴。新时期我国的文艺思潮不断翻新,继承者们努力的追随着新的步伐以需求突破,但在老师中秉承的显示主义具有极大的莫慌色彩,其中画派中既有传统又有生活,这位画派新添了新的宗旨。黄土画派在贫瘠的土地上孕育除了厚重的黄土文化、黄河文明、红色延安精神,而正是这些精神滋养了一代代艺术家和文学家,虽然苦难但是并不会悲天悯人,虽然闭塞但并不信牛鬼邪神,。凭借人们对于生活、艺术的情感,努力的进行创作。黄土艺术家们对于自己的作品均有一个一致的评价,艺术价值并非是最大的追求,更多的是理想价值、认识价值、励志价值以及史志价值[4]。这是黄土流派和其他流派最大的区别,这也是我国史学家、文学家们具有的精神特征,既不会自我服务,也不会为思想家和政治家服务。知识经过美术和文学等作品服务人民。其黄土作家柳青《创业史》、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初夏》作为考察的对象,这三部小说主要是对我国陕西农村地区变革初期的现实生活进行描述,探究我国西部弄国民的生活道路和历史命运。其中《初夏》主要是对责任制初期的背景,经过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到最后的互相理解,从集体化时代的走过来的老一辈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责任制存有的问题、弊端进行了描述。但是在最后却发出了不合适应的声音,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历史必须被尊重。但是,在当时这些作家的声音太微弱了,有些评论家以时代局限以及图解政策进行批评。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主要对我国的农村变革背景下,对城乡地区的农村青年的命运、人生道路进行描述,这部小说受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广泛热读,充分证实路遥本身的社会责任感、预见性。但是,柳青《创业史》、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初夏》当时均被认为是现象,文论界和读者之间的评价出现背离,着主要是与他们的作品认识价值、艺术价值高下差异导致,读者想读有用的,论者想要艺术。黄土作家、画家均是如此,刘文西曾言艺术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需要对社会、人们负责,需要给更多的人提供精神食粮,为此他也在努力了一生。很多的黄土艺术家的艺术道路、创作形式和技巧并不一定需要去模仿,但是他们的艺术精神需要我们这些后辈去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贾军峰.论文学作品对陕西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20(02):28-29.
[2]杨铁梅.当代陕西文学作品的乡土情结[J].文化学刊,2019(12):113-115.
[3]任梦池.陕西地域文化资源引入古代文学教学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8(09):102-105.
[4]卢燕娟.“路遥现象”与文学史中的“农民”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27-134.

作者简介:
汤义炎(1999-07-18),男 ,汉族,籍贯:安徽省蚌埠市。
刘开闻(2000-01-07),男,汉族,籍贯:湖南省常德市。
陈佳昊(1999-10-26),汉,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学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