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全面推进,经济产业发展格局的不断变化,使得工业生产的规模逐步扩大、交通运输量大幅度上涨,大气中污染物含量增加导致雾霾天气。现阶段,大气环境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不仅影响了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着较大的威胁。利用大气监测系统,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性监测,一方面,可以对城乡大气环境污染指数进行有效评定,对后期环境治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另一方面,还能够在管理工作中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污染影响;完善保障;现代技术
现阶段,大气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中颗粒物、SO2等物质的含量。大部分大气污染物以颗粒的形式存在,具有不稳定性、有害性等特征。通过对大气环境的质量检测,不仅能够统计出颗粒物质的成分、分布与含量等因素,还可以分析出污染物的来源、传播途径、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等,为污染的预防、治理与控制提供客观依据。监测单位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应通过完善监测体系、积极引进先进监测技术、加强规范性管理等措施,确保监测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提升大气质量监测综合质量。
一、雾霾天气的环境影响及大气监测管理的重要意义
1、雾霾的污染影响
雾霾天气是由于大气中的SO2、CO2与颗粒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导致空气可见度下降的污染现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在开展污染指标监测工作时,主要就是监测这些颗粒物质的分布情况与构成成分,明确污染物的组成部分与各污染物之间的含量成分,根据污染物性质、比例、影响等,制定针对性的大气污染预防与治理对策。
2、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意义
据近几年大气污染调查情况显示,雾霾问题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危害较大,尤其在工业产业发达的地区。引发雾霾问题的原因包括交通运输量上涨、农业焚烧秸秆、工业产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等。利用大气环境综合检测机制,可以有效对区域污染情况进行控制,通过禁止焚烧秸秆、限制车辆通行、规范工业生产废气排放量等方式,针对性的控制污染情况,降低颗粒物污染影响。因此,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工作,对我国治理雾霾天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为大气污染环境提出有效建议,改善大气环境。
3、环境质量综合监测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低碳发展、环保节能理念的广泛影响,人们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关注度渐渐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大气质量监测、管理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在转变了监测部门管理人员思维的同时,也推进了现代监测技术改革,环境管理部门逐步构建起动态、实时的大气质量信息监测平台。然而,从实践调查来看,推进大气质量监管改革的进程中,仍旧存在影响监测工作质效问题,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与社会公众对大气环境治理问题不重视。雾霾环境影响逐步扩散,但人们对环境问题却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树立起环保理念,环境监测任务没有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大气环境的整体监测网络覆盖不全面。健全的网络监测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但现阶段我国的网络监测制度并不完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实际环境监测技术、理念、模式需要进行对应性的改革。
二、全面提升大气环境综合监测质量的实践对策
目前,优化大气质量监测管理体系,需要监测单位在逐步完善工作监督与保障机制的基础上,科学引进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提升监测工作的实效性。综合现阶段大气环境问题的影响与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对雾霾天气的原因、影响、治理等工作进行针对性研究,规范现场取样流程,切实保障监测质量。
1、建立健全监测工作的监督与保障体系
雾霾问题作为大气污染的重点治理问题,污染源不同,产生的污染影响与具体的治理对策也存在差异。为保证治理手段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监测站应制定详细、可靠的保障机制,明确大气监测相关工作的责任,实现动态、全面监管的目标,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支持。针对雾霾等大气问题,监测部门应在内部构建起一套统一、系统的质量监测评价、保障机制,并利用该体系来确保环境样品采集、测量数据分析、数据综合评价等工作的有效性,发挥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作用,规范环境监测管理流程,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规范现场大气采样工作流程
大气质量综合监测工作中,应注重现场采样工作的规范性,采样质量与检测评估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采样方式不当、采样量不足,将会对评估结果造成影响,不利于后期污染控制与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基于此,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务必要重视雾霾等天气的现场采样工作环节,严格控制采样质量,为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实施提供保障。大气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真实性,可以有效为质量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数据。具体来讲,监测站应加强环境采样工作的规划与执行,在采样准备阶段,注重大气分布的时间性、空间性,采样位置分布合理,确保样品采集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特征。同时,应以现场实地勘查为依据,对各项取样资料进行核实,并根据具体情况明确采样点位、采样断面、采样频次、采样周期,以此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采样方案,确保样品的代表性、系统性、真实性。如,针对工业大气污染源的采样,应根据不同的污染标准,对采样次数进行确定,污染程度越高,采样次数越高。
3、逐步完善实验室质量监测认可机制
实验室监测质量认可机制是通过专业、权威的机构对实验室的资质进行认可,确保实验室依照规定大气质量指标进行监测、校准的认证制度。实践表明,认证后的实验室可以有效为规定试验项目提供可靠的监测结果。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监督网要求,对科室安排一定数量的质量监督员.对有关监测工作予以监督,能够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权威性与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质量监督工作者应明确自身职责范畴,落实监督管理细则,排除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启动处理机制,逐步提升大气监测工作的实效性与标准性。
4、科学引进先进监测技术,建立信息化大气质量综合监测平台
网络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范围被不断拓展,监测单位内部逐步确立起信息化、智能化的环境数据监控平台,可以利用自动化监测设备、集成化控制中心、远程通信等功能,实现全面监测的目标,还能够对雾霾天气进行预告。数据收集、处理与存储、利用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更高。与此同时,还应合理利用“3S”技术、设备。现阶段, “3S”技术在大气质量相关数据收集、处理、利用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大气采样数据监测与对比速率更快,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分析结果更准确,依托于集成化的管理平台,为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提供基础。基于快速采集和处理污染监测信息提供基础信息平台,为环境监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资料和决策支持。
结语: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经济发展指导理念发生了转变,平衡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贯彻科学发展观念,成为新时期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大气环境进行综合性监测,对大气质量进行分析、调查、评价,是现阶段环境资源开发与治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需要监测部门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文.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与环境监测技术分析研究[J].北方环境,2019,31(05):82-84;
[2]马崧凯,周长军.论大气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监测质量的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9,(07):112;
[3]杨静.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7(07):57;
[4]钱增锐.提高大气环境自动监测质量对策的探讨[J].大科技,2019,(0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