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示范”的幼儿体验式绘画教学方法重点探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   作者:陆游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慈溪市早期教育中心   陆游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许多家长越来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技能培养,尤其是在绘画方面,但大部分的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时都是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式来教幼儿绘画的,教师认为这样大大的制约了幼儿的创新思维的提高。因此教师从“不示范”的绘画教学方法的角度对幼儿绘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不示范;幼儿体验式;绘画;教学方法
        据有关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艺术体验是与所处其所处的环境、人物存在很大的关系。若幼儿在学习绘画的时候只是一昧的通过临摹别人的作品,那么就会导致幼儿的思维僵化,缺乏创新的思维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认为要想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所绘画的物品,只有让幼儿在感受中绘画,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经过教师的长期研究,教师总结了六种“不示范”的绘画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视觉观察的绘画教学方法
        绘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通过眼睛去观察身边的美。由于每个幼儿的喜好物品不一,所以导致了不同幼儿在观察同一件物品时会出现不一样的感受。在这过程之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积极的发挥引导幼儿的作用,通过教会幼儿如何对所绘画的物品进行观察,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而不是画出来让幼儿进行依样画葫芦。让幼儿对实物进行观察能丰富幼儿对物品的了解与体会,有利于幼儿对所绘画物品的感知。另外,教师还要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来欣赏一些艺术作品。如一些世界名画和工艺品等,让幼儿建构更多的物品表象,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
        2.游戏体验的绘画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幼儿喜欢玩游戏,因此教师认为能够通过做游戏来让幼儿充分的了解到绘画的重点和难点。绘画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幼儿对事物主要特征的了解,难点则是体现在幼儿的表达方面。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通过游戏来让幼儿去了解绘画的重难点呢?教师的看法是设计出来的游戏一定要让幼儿更多感官参与进来。如教师参与设计的游戏——拔萝卜,该游戏是让幼儿们在音乐声中进行拔萝卜的大比拼,幼儿充分的感受到拔萝卜时的人物的姿态和心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通过感官来理解绘画的重难点之间的关系。
        3.模仿表演的绘画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有着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所以幼儿很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这时教师就得利用这一特点应用于在对幼儿的绘画教学之中,根据教师的实测效果显示,该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如在《乌龟爬爬》的教程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让幼儿们观看乌龟在地面上爬的视频,以此来让幼儿在地面上模仿乌龟进行爬行比赛,这样不仅能将比赛的竞争精神与模仿表演的绘画方法进行融合起来,而且让幼儿亲身体会到乌龟在爬的时候的动作以及姿态,这对于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
        4.音乐想象的绘画教学方法
        音乐与绘画这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其共同之处在于这两者都要通过感知来进行理解。


将音乐融入到绘画之中能够进一步的开阔幼儿的想象空间。另外,教师要根据绘画的内容来进行音乐的选取,充分的发挥音乐在幼儿绘画之中的作用,让幼儿在音乐的世界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里面发生的故事,再通过以绘画的形式将想象的内容画出来。如:在《秋叶飘桂花香》的活动之中,通过利用声音的轻重缓急来让幼儿联想到桂花的香味。当音乐声音较快的时候,绘画时就用长线条来代替,当音乐声较慢的时候,绘画时就用短线条来替代,并让幼儿独立完成上色。又如在《小兔乖乖》的活动之中,幼儿们能够根据听到音乐的起伏波动来以想象的方式在绘画纸上将小兔子的情态描绘出来。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提高幼儿的构图创造力和想象力。
        5.故事激励的绘画教学方法
        语言沟通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优美的语言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身处在一个美的意境之中,从而还能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让幼儿发挥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幼儿都有着“泛灵”性,所以教师要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对幼儿的教学方法上,通过以讲解童话故事、儿歌、寓言等方式给幼儿创设一个绘画的情境,这样就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如:由于小班的幼儿具有“多动性”,长时间坐着对他们来说会觉得很无趣,但是幼儿却很热爱去帮助别人。所以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绘画教学的时候,要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将图形、色彩与构图创造力和想象力融入其中。如:在《滚圆滚圆的球》这一章之中,让幼儿帮足球“滚起来”的方式来学习圆的画法和构图,并让幼儿独立的完成对图形上色,这样就能发挥出幼儿的构图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利用幼儿喜欢帮助他人的心理来对画图、色彩和构图进行学习,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画图、色彩和构图。
        6.物象分析的绘画教学方法
        利用不同物体结构重新对物体进行重组是美术的一种常用的美术创作手法。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这种美术的创作手法来构造出了“龙”这一传奇的形象。据教师的观察,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动画片在进行人物设计的时候都是运用了物象分析的绘画教学法。如:《海绵宝宝》中的海绵宝宝、派大星等人物。因此教师在教育幼儿绘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使用这一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去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亲亲小动物》这一章之中,通过让幼儿们观察不同动物特点的基础之上,让他们通过想象来营造出一个奇异的动物世界,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水平。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亲身感知和亲身体验是提高幼儿绘画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视觉观察的绘画教学方法、游戏体验的绘画教学方法、模仿表演的绘画教学方法、音乐想象的绘画教学方法、故事激励的绘画教学方法、物象分析的绘画教学方法等“不示范”的幼儿体验式绘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自身体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引发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对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蓉.“不示范”的幼儿体验式绘画教学方法初探[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1(10):4-5.
[2]孙艳.浅谈幼儿体验式绘画教学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95.
[3]王盖芬.浅谈幼儿绘画的教学方法[J].教育,2016: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