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   作者:蔡秀艳
[导读] 有学术研究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指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深度探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科素养,也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 蔡秀艳 518000

摘要:有学术研究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指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深度探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科素养,也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因此,物理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精彩的课程教学,从而鼓励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探究。思维导图能够连串不同的知识点。物理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力,从而提高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师;思维导图;应用
        物理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概念或公式进行讲解。由于这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它们不容易进行深度理解。思维导图就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能够补充一些被遗漏的课程知识点,进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因此,物理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精彩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根据多年积累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可知,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常以机械性记忆的方式学习物理定律,仅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习惯性的机械性记忆常使学生的物理学习陷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要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问题,物理教师应该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定律,建立知识体系,掌握解题“题眼”,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左脑负责人类语言及逻辑方面的信息的处理;右脑负责图像的传导与呈现。一般来说,人的左、右脑的运行常常是不同步的。然而,当思维导图与物理教学融合时,恰好能使左脑和右脑在同一时刻工作:左脑进行对物理定律、概念的梳理;右脑进行对物理知识体系的奠基、建构。这样一来,看似枯燥深奥的物理知识也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将更加深入、深刻地思考和理解物理上的问题。思维导图的运用亦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刻板印象。教师需以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解性记忆取代机械性记忆,以思维导图的全面运用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新思维、新方法促进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自主预习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自主预习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物理学习方法。然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预习却常常浮于表面,只是浅层次地对教科书进行阅读而没有做到深入地思考。课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将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及吸收转化率,让学生更有侧重点地了解新课中的重、难点,以达到解惑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高质量且能保障学习效率的重要学习手段。举个例子而言,在讲解磁现象、磁场之前,就可以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运用到预习中,简单介绍磁现象、磁场知识对于学习物理开始的必要性,然后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同学们,要求同学们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描述各种工具对磁现象、磁场进行测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现象、磁场包括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大头钉、指南针,各种磁性材料等,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法则将这些知识点分别列出来,然后写上标出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少写一些文字,多加一些图画的内容,将大致的思维逻辑表达出来,告诉学生怎么样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从简单的事物开始一个个顺着逻辑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导图去思考、预习。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课前预习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2.笔记整理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用思维导图进行笔记整理,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使笔记的脉络清晰、逻辑缜密、思维流畅,理解、记忆起来更加直观、系统。思维导图在学生笔记上的呈现,也是学生大脑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推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由于人脑对图像的记忆本领与对文字的记忆本领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学生对线条、框图的记忆更加具象化。思维导图带来丰富而多样的感官体验,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创新学习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逐渐登上教学舞台。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优化物理知识思维导图的表达形式。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学生带来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理学科的学习是一个解析物质结构、通过试验验证规律的过程。在进行试验的合作探究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清知识脉络、探明试验步骤,使试验更有条理、有逻辑。物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利用,为物理试验的进行提供了简便的条件,其建立的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4.课后复习,打造坚实基础
        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的最终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这种思考和学习的方法,而对于学生主体来说,除了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学习之外,思维导图应主要针对的是课后复习这一个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对本章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本人在学生学完《浮力》和《功和功率》的内容后指导他们完成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通过完成或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地整理和回顾,学生在有体系、有逻辑的思考下复习知识、解决问题,构建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而且这一过程锻炼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锻炼的还有学生的基础能力,锻炼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基础,锻炼学生进行思维高速运转的基础,锻炼学生良好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作用较为明显的包含学生的解题能力。大量的题目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难以完成的,所以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从而在保证解题质量的情况下高效地解出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做题和复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纳这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可以在下一次遇到这种题目时,能够正确并高效地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虽然常常以流程图或树状图的形式呈现,但其意义却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模式图。思维导图是新式多样而非僵化老旧的。同时,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是因人而异的。虽然思维导图形式多样,但其高效、系统、缜密的反应知识体系的能力是不变的。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提纲挈领的,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春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42-143.
[2]李鉴秀.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2):79.
[3]张兴明,杨英.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