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 学仪 行礼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   作者:孙丽
[导读] 对于幼儿来说,“文明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公共场所活动中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而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和礼仪规范。

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 孙丽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文明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公共场所活动中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而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和礼仪规范。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能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与社会性。幼儿在幼儿期可塑性强,接受各种外界信息敏锐,是养成文明礼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在幼儿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蕴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笔者经过实践总结之后认为,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从“知礼”、“学礼”、“行礼”三个步骤进行逐步培养。其中集体活动的开展、游戏的组织、生活活动中的渗透等多种形式能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关键词:幼儿  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非常重视文明礼仪。古代先贤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记》中写有“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文明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餐桌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等。幼儿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进入社会生活中,礼仪教育是其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的目标中有许多涉及文明礼仪行为的目标,例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园时期是幼儿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识、遵守和内化社会规范,能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促进其一生的发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文明礼仪反映的是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文明礼仪教育上方法上,我们发现,老师们多是借助单一的说教的教育方式,,而忽视了教会幼儿如何将习得的礼仪真正内化。幼儿要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首先要做到“知礼”,了解、分辨文明的行为;继而在此基础上“学礼”,将文明礼仪的观念通过学习、联系,内化成自己的意识;“行礼” 则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对文明礼仪的践行。
        一、知礼——文明礼仪教育的前奏
        (一) 创设具有文明礼仪特色的环境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儿童的自发成长》一书提到“通过为孩子们创造了适合他们生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也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的礼仪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观念,促进幼儿形成文明的行为。
        1.物质环境创设
        文明礼仪走廊——幼儿园内利用过道、楼梯悬挂图文并茂的礼仪宣传画和文明礼貌用语,宣传画的制作可以请幼儿参与其中,使其更富有童趣;利用楼梯布置绘本长廊,以文明礼仪绘本故事来引导幼儿了解有爱相处、互相谦让的优秀品质。
        班级内设置 “文明礼仪在心中”的主题墙,将幼儿的文明礼仪以照片、绘画、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鼓励幼儿向文明的行为学习。
        区域活动是幼儿获得认知、情感、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区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物质环境的布置能让幼儿的心灵受到良好的文明行为熏陶,使每一个人能认识、走进、理解文明礼仪。
        2.人文环境创设
        《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模仿,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也就是说,榜样作用在礼仪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是幼儿心中的权威,是幼儿学习与模仿的重要对象,孩子常常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标准。教师们良好的礼仪行为表现能是对孩子无形的影响与教育。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规范自身的礼仪行为。在和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做到标准一致,要求孩子能做主动问好、礼貌用语,教师也应该做到。尊重幼儿、尊重家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营造出良好教育氛围。
        二、学礼——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旋律
        1. 整合五大领域内容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教师应充分挖掘经典故事、儿歌、绘本、歌曲中具有文明礼仪的教育意义的内容,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成科学合理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2.结合节日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利用“母亲节”、 “父亲节”、“教师节”等活动 开展感谢父母长辈辛苦付出、培育之恩的教育活动;结合“劳动节”“、“国庆节”开展爱劳动、爱祖国、尊重劳动人民的主题活动;紧抓传统节日“清明节”开展扫墓祭祀,引导幼儿了解烈士英勇革命事迹,缅怀先烈的活动。儿童节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同伴等感恩教育活动。系列节日活动的展开使幼儿懂得了讲文明、做好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不同的传统节日的不同礼仪要求。
        3.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小小礼仪娃”活动——每天早上由各中大班幼儿轮流身穿统一园服,佩戴礼仪绶带做 “小小礼仪娃”,与老师一起热情主动向家长、幼儿问早问好。这不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同时对于其他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榜样。被打招呼的孩子受到感染能主动回应对方,许多孩子幼儿都为能当上“礼仪娃”默默准备,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行礼——文明礼仪教育的升华
        1.开展区域活动,结合情境游戏再现文明礼仪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指南》中也指出:“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积极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渗透于多种类型区域活动中,在游戏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提高幼儿运用文明礼貌用语的能力,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结合生活活动,内化幼儿文明礼仪品质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的礼仪教育也要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时刻学礼仪、用礼仪。如每天早上热情礼貌地和同伴老师打招呼,离园时和老师同学打招呼;遇到园内陌生老师,也能主动打招呼;在园遇到困难求助时,用礼貌用语求助;和年龄小的孩子一起玩时,能礼让、照顾弱小;就餐时,嘴巴有食物时不说话,吃饭收拾好自己的桌面等方面,都是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幼儿自己不断地实践和学习,内化礼仪品质。
        3.形成家园合力,扩展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空间
        家庭是幼儿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家长自身要以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以文明礼仪影响孩子,使使孩子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相比幼儿园,家长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父母能经常带孩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而社会生活是幼儿进行文明礼仪实践最好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习惯虽然也能迁移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但这种迁移的力度比较弱。幼儿的发展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幼儿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家长要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社会实践与交往,例如去看电影,坐公交车、外出旅游、接待亲朋好友等,都是幼儿良好的实践机会。家长不要放过社会生活中的细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有许多, 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究,不断总结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不能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但是如何缩短这种差异及如何巩固幼儿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这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同样,我们要认识到幼儿发展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要关注到孩子直观的行为,还要要继续加强幼儿的心理研究,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和整合,一日生活中时时关注,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影响到的是其今后成人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幼儿身上,要通过对幼儿的培养规范成年人的行为、习惯。通过教师家长的精心教育,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文明礼仪的人,才能懂得以礼待人,以礼敬人,才能让礼仪之花长驻孩子心田,让礼仪之树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常青藤。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 江苏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李永珍.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J].课堂内外,2010(8),116 .
[4]彭媛.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研究,2011,9 .
[5]王敏.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山东教育,2007(3),60-62 .
[6]张学丽.3 岁-6 岁幼儿礼仪行为现状研究[M].早期教育.教科研,2012(4) .
[7]陈泽婧.遵义市公立幼儿园礼仪教育现状调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2) .
[8]李聪.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知网,201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