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耕地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保护利用好有限的耕地对我国的意义重大。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压力。人均耕地量少,耕地的质量偏差,耕地的污染严重,城市发展建设对耕地保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耕地管理的问题还要提出政策性建议,强调建立完善的耕地管理的监督机制,做到对耕地的统一管理,逐步的修改和完善耕地管理的办法,从而达到全面保护耕地的目标。
关键词:耕地资源;主要问题;保护措施
我国的耕地数量十分有限,耕地的质量有待于提高,我国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也处在较为紧张的状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粮食进口的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化转型,还要在耕地管理方式方法上进行转型,强调建立全面、系统、可持续的耕地管理机制,高度的重视耕地资源的储备,认识到当前耕地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优化耕地保护的空间,提高耕地保护的质量。
一、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
1.人均耕地数量少
我国土地总面积较大,但是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存在着以土地换经济的情况,耕地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大,耕地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形势。一方面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我国耕地分布不足,耕地的分布不规律,普遍的存在西多东少的现象。东部人口较多,西部人口较少,耕地资源不协调增加了粮食供给不均衡的压力。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往往需求更多的土地,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保护耕地,耕地保护工作的任务仍然较为紧张。
2.耕地质量待提高
目前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水平有待提高,耕地数量较少,占用耕地的现象或违法使用耕地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国家长期以来施行的“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政策并未能得到充分的落实。耕地补偿数量与质量效果令人担忧。 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不足,耕地资源的储备不足,有限的耕地资源量平原占比重较低,盆地等复杂地形的耕地数量较大,现有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有量较少,不少耕地属于贫瘠的耕地,不能进行播种,无法满足生产优势粮食需要。我国现有耕地使用机械化播种的难度大,耕地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我国的水资源的质量相对较低,水资源的总量较少,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少耕地缺乏灌溉用水,这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严重。我国有较多的土地资源,但是能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因此耕地的未来发展态势并不乐观。
3.耕地污染退化严重
我国耕地存在污染退化的情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速度较快,在工业发展建设中常常会向土壤中扩散大量的有害物质,在工业逐渐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未经处理的工业废物会直接的排放到空气当中,这对耕地资源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耕地受到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一方面来自于工业生产造成的废气、废水、废渣方面的污染。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长期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这造成了土壤化学成分超标问题,使土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破坏耕地质量的又一主要原因,污染造成了耕地退化的局面。耕地污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耕地治理的关键在于优化耕地的生态环境。
二、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1.完善制约机制
为了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还要建立耕地保护的制约机制,强调根据耕地的现状制定针对性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首先,政府应当出台更为完善的耕地保护法规,强调建立综合性的耕地保护法规体系。力求形成完善的耕地保护方案,加大力度治理耕地污染,规定合理的耕地用途,对使用耕地的农业项目予以评估审批。其次,改变传统的土地收益计算方法,减少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相关部门应当优化土地的分配方式,强调采用更加合理的耕地占用补偿办法。第三,放弃占有耕地资源的发展思路,强调掌握政府用于土地投资的资金比例,国家应当大力鼓励地方政府进行耕地复垦,强调保证耕地资源的稳定状态,使耕地资源得到稳定的保护和发展。
第四,对原有的农转用地、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管理,加强耕地的税收管理,从而有效控制土地竞相出让的局面。只有加强土地规划,采用科学的政府措施体系保护耕地,加强土地保护的资金扶持力度,减少土地出让的非正常行为,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保护耕地的目标。
2.施行集中管理
我国应当采用土地集中管理的方法,做到对土地管理的统一领导。耕地保护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当推动耕地保护处在良好的发展态势当中,通过保护耕地达到保护人民权益的目标。国家需要对耕地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强调发挥每个区域土地管理部门的耕地管理核心作用。土地管理部门应当认真的履行土地管理职责,对以往“块块为主”的土地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强调构建“条块结合”的土地管理机制。首先,应当充分的加强土地产权的管理工作,强调进一步明确土地的产权,尤其是对耕地产权管理建立更加清晰的管理制度。其次,土地应当由中央进行集中管理,地方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采用特色的管理办法,基于中央政策要求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第三,发挥土地产权交易部门在耕地转移方面的作用,强调大力推动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加强耕地交易流转的监督,防止耕地被在挪做它用。国家应当制定耕地保护管制法规,同时对《刑法》有关破坏耕地条款的完善工作,从而提高耕地保护的影响力,通过法规约束的方式提高耕地保护的警醒意识,约束耕地破坏的行为。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应当制定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律,强调修改和制定完善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管理办法。应当进一步完善保护耕地的政策法规,重点加强《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工作,国家及相关部门还要修订《土地管理法》,建立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做到对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的严厉查处,对持续保护耕地者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加大力度建立耕地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强调对造成耕地破坏以及因环境污染造成的耕地破坏行为的处罚,注重追究环境污染造成的耕地破坏的连带责任。在耕地使用时还要建立耕地使用保证金制度,并且收缴环境污染费用,从而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造成的耕地破坏而据不整改的问题。政府应当增加耕地动态平衡维护相关投资的力度,注重建立有效的环境补偿机制,依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调对土地利用权进行明确划分,提高各方面的耕地保护意识,达到深化、具体、全面进行耕地保护的目标。政府应当基于区域环境的实地情况,有效的落实退耕还林等政策,强调根据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制定耕地发展项目,从而更好的适宜耕地的发展需要,达到以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耕地的效果。
结论: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有限,耕地管理工作任务迫在眉睫,耕地管理工作还要遵循耕地资源的发展规律,强调根据耕地的具体情况出台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注重形成专业的耕地保护政策,从而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发展,耕地保护应当有肋于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耕地保护资源供给体系。新时期还要根据我国耕地规模化、持续化、法治化发展的需要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
参考文献:
[1]靳光华,孙文生.论农业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2(12):15-16.
[2]刘明正.关于我国耕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思考[J].调研世界,2013,16(15):21-22.
[3]王山河.我国耕地资源及利用状况分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4,15(12):56-59.
[4]宋力平,尚杰,索志林.我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管理策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08(09):34-35.
[5]刘小平,李凤.试论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3(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