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食品领域的加工模式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这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食物口感方面的需求,很多食品在生产中都开始使用添加剂。如果添加剂不符合标准,某种成分超标,就会给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不断深入研究食品的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和内容,接着阐述其使用原理,分析在食品检验工作重点具体应用,希望能给食品检验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参考之处。
关键词:食品检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应用分析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屡次出现问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例如地沟油问题、苏丹红问题、农药无残留严重问题等等,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保障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就必须要不断提高食品生产质量,要求相关的人员加强食品检验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漏洞,加强监督监管,查漏补缺,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充分保障。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由于其应用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因此在食品检验中应用广泛。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概念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色谱法中的一个分支内容,也被称为高压液相色谱,采用高压液体作为流动相。HPLC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有着较为突出的特点,包括灵敏度较强、检测速度快、分析效率高等等,因此在当前的食品检测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
3.HPLC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在HPLC工作时,选择液体作为其流动相,并导入到高压输入液系统中,再用流动泵将单一溶剂或者是混合溶剂装入固定色谱柱,再通过试样中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色谱柱中流出来,从而将试样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结合液体的浓度、溢出时间等参数来绘制相应的色谱图,对色谱图进行比照,从而起到溶剂成分的分析作用。通过HPLC技术来检测,只需要15到30分钟便可以完成混合溶液样品的分析,十分高效和快速。相比于气相色谱法等其他检验方法来说,速度要快将近几十倍,并且HPLC检测方法的精度能够达到0.01ng,因此对于食品检验工作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3.HPLC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3.1甜味剂检测
在当前食品的生产工艺中,常常添加甜味剂来改善食品口感,但是甜味剂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并且不具有营养成分。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对于甜味剂成为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能符合指标要求的范围将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可以应用HPLC技术来对甜味剂成分进行检测。以HPLC作为检测载体来确定食品中糖精钠的具体含量,并且分析所得到的检测指标结果和数值。一般来说,在取样量为10g,进样量为20μi时,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检出量为3ng。通过HPLC技术能够很好的确定甜味剂超标情况,
3.2?防腐剂检测
为了使得食品具有更长的保质期,部分生产商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一定的防腐剂,防止食物在短时间内腐烂。国家对于防腐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如果防腐剂剂量过大,将会给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防腐剂成分的检测对于人们食物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常来说,通过HPLC检测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防腐剂成分情况。合理的利用C18色柱谱,将紫外线波长控制在230nm。通过分离和定容等操作来确定防腐剂成分,确保其安全指标处于合理范围内。
3.3色素检测
为了使食品具有更为突出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注意力,很多商家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一定的色素,起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但是大多数色素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合成的,如果安全指标不符合要求,服用后会给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要加强色的检验。通过HPLC技术来检测食品中相关的色素指标和成分,确保色素含量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的生产标准。
4.HPLC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4.1糖类的检测
营养成分是食品检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HPLC技术来进行糖类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精度和质量。以hypersilnh柱为载体,通过放射发散光形式来检测食品中糖类成分,同时结合色谱范围来判断糖类的具体含量。防止糖类超标而导致糖尿病等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淀粉、蔗糖等都是常见的糖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选择正己烷∶异丙醇作为检测中的流动相,在正相色谱条件下分离相应的D-半乳糖以及甘露糖等,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
4.2维生素类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体内必要的有机物质,在食品检验工作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能够较为方便的对维生素物质进行检测,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质量。除此之外,联用固相萃取技术和双梯度高效液相色谱能够有效提高食品检测工作的灵敏度。
4.3氨基酸类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区分氨基酸中的蛋白质和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PITC衍生方式来水解蛋白质,再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对。整个过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检测时间较短。
5.HPLC在有毒有害物质中的检测应用
5.1?真菌毒素检测
在食品的检验工作中,真菌毒素也是检测的重点方向和内容,对食品安全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不断提高对于食品中真菌霉素的检测,避免出现安全指标超标的问题,影响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乙腈-水溶液的方法来对食品进行分析和检验。看其真菌霉素的含量是否满足国家食品标准,采用HPLC技术来检测其真菌霉素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防止出现由于检测技术的问题而造成检测失误。
5.2?农药残留检测
食品中对于农药残留物的检测也是安全检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HPLC技术来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情况及其具体成分,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农药残留的检测,当前采用的主要是HPLC和SPE综合监测法。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兽药成分的检测,用ODS-C18色谱柱作为兽药检测工作的载体,判断土霉素以及金霉素等含量情况,如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则食品存在食用风险。
5.2.1拟除虫菊酯
以拟除虫菊酯的残留检测为例,相比于天然除虫菊酯,合成拟除虫菊酯用量少、药效快、毒性低,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合成拟除虫菊酯结构中存在环丙烷,具有几何和光学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体。其最大吸收波长小于220nm,但是在紫外区吸收较强。测定拟除虫菊酯残留时候要首先将其转变为生物虫菊。具体方法为:将一定量体积比为2:1的乙腈—水加入样品,进行震荡和过滤。量取正己烷、氯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将水弃除,通过无水硫酸钠柱,过滤。用正己烷冲洗样品,放入同一瓶中,将正己烷层浓缩,经过经净化柱后将流出液去除,然后采用体积比为3:97的丙酮-正己烷将其洗脱,得到洗脱液后,将溶剂去除,同时采用乙腈进行溶解,便能可于分析用的样品。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5μm Spherisorb C18(250mm×4.6mm)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组成,移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4∶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测定拟除虫菊酯、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草酯等5种拟除虫菊酯的时间约30min。
6.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会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以往的发展阶段中,一直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建设的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领域事故频发。例如农兽药残留超标、底膜与畜禽粪便污染严重以及重金属污染等等。另外,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超过了40万家,其中有90%以上导管食品生产企业都为小企业,食品生产呈现出一种小、散、多的特点。在当前的食品供应链中,生产经营主体集约化程度低、分布较为分散,同时规模较小,存在着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不惜违规违法的现象。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为了更好的落实食品检验工作,要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加快相关法律的出台和实施,对于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惩不贷。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检测技术体系,针对食品安全方面所存在的添加剂问题、农兽药残留问题以及微生物污染问题等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依靠技术进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来保障食品安全。
6.结束语
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HPLC在食品检测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HPLC技术能够准确的确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成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情况,从而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食品安全环境。与传统的检测模式相比,采用HPLC技术的安全检验工作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因此在今后要加大力度研究HPLC技术,为食品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波,谢芳,沈威.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8,(24):121.
[2]姚黎霞,祝剑嫄,黄云芳.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21):120.
[3]赵玮.浅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12):106.
作者简介:谭得燕(1986-)男,大学本科,主要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和检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