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不仅能够为地方水利安全提供助力,还关系到某一地区内的电力、抗旱及灌溉等工作是否得以顺利实施。现在我国的水利事业正在取得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的增多也同样意味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带来了诸多经济效益。那么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就需要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身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内涵,对当前水利工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随即提出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与管理效率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前言:水利工程本身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在建筑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每一个施工环节中的细节都有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可见其建筑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需要管理的内容数量庞大且涵盖于工程中的方方面面,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来进行完善,而且还需要考虑到保障机制的因素。在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也会牵涉到多方面部门,勘察设计系统、项目法人、设备供应系统、施工单位等都在此项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内涵
我国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建立经历了从一开始的政府全面管理向政府管理与建筑单位管理相结合的过程,此项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使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相关单位都能够遵照一定的法律规则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行控制,保证水利工程实施与后续工作的正常运行。现如今,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需要由政府及参与施工的单位进行相同目标的多角度管理,在具体体制与系统的作用下,政府、施工单位、监督部门、设计部门等都能够对工程产生整体上的把握,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在管理工作当中,各个单位与部门都能够发挥出各自的实际效力。我国在既有的监督管理机制的不断发展下,最终建立起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四级框架,促使工程中的每一项监督工作都产生了相应的科学依据,这对于工程质量而言无疑是一项更好的保障。
二、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建立起了诸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机制,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方上的一些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中小型规模的水利工程,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充足而导致人力资源水平十分有限,也就是说,面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力投入都不足以支持整体质量上的完善,管理工作也可能无法顺利实施。而且,一些监督管理部门在制度上存在滞后现象,仍然采用比较陈旧的方式和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导致管理工作的意义无法得到发挥,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还有一些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并不是水利工程系统的投资单位,对于工程管理缺乏必要的意识,这种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也很难保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待于提高
当前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主要包含几种形式。首先是在水利工程的行政部门中设置监督管理机构,其次就是由水利部门的行政部门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再次就是监督管理部门与水利工程管理行政部门相互分离,需要由水利工程进行外部委托再开展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组织机构是具有不统一性的,而不同的监管机构对于水利工程的监管则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在实际工作效率上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三)安全检测设备人员分配不均匀
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设备数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先进设备,而在管理实践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测的人员所做出的判断也包含着很高的主观成分,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是有所欠缺的。另外,还有很多负责质量监管的工作人员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也无法满足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参建方的行为监督通常也会被检测管理人员所忽略,单纯地对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查是远远不够的,在管理工作中必须结合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见,否则难以保证工程中各个环节的切实稳定,但是目前在实际操作上还是会存在一定的纰漏。
三、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
由于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很高的工作,所以需要很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工作网络,这样才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上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管效率。首先,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单位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质量监督责任,在施工的过程中确认好每一个步骤和细节,让工程本身从根源处就能够保证质量,其对于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够产生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的内部监督。另外,水利工程还需要接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的监督,政府需要结合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为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并进行日常抽查以落实监督,对于不合理行为进行及时的管理或处罚。而社会监督则是水利工程聘请的民间机构,此类机构的监管视角又将会有所不同,可以更多的关注工程的安全实施,对于社会群体与个人承担起更加明确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完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
(二)优化质量监督管理法规机制
目前,我国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现有的管理条例当中可能还有一些未能够涉及到的内容,而导致监管工作缺乏根据。因此,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据此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法律完善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法律地位,让监督管理机制在工程中更具有权威性,进而更好地发挥出现实作用,也能够满足水利工程事业发展的时代需求。不仅如此,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意味着各方面的监管工作更容易得到落实,明确的法律条例能够将各方面的监管责任划分清晰,每个部门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位置,这样才能够促进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将朝向客观高效的方向良好发展。
(三)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
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主要是针对工程内部与参建部门,应当在工程建设初期为相关人员普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监督意识。另外还应当适当地开展技能培训学习,主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带领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指标,严格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尽量打造一批素质高的优秀队伍。这样有利于工作制度的落实,也为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质量与安全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核心,直接关系到工程未来的正常运作,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完善工程质量,避免突发情况的发生,应当建立起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工作制度的完善,从施工根本上提高监督管理力度,唯有如此才能够进一步保证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得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6):157-158.
[2]杨军平.试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4):97-98.
[3]李文希.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