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食物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到每个环节,保证微生物检测的正确度,同时遵循职业操守,秉承科学价值观,充分利用新兴的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仪器,有益于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确保食物质量安全提供可信的数据。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具体应用;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是衡量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手段,其效能直接决定着食品安全管理成效,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新技术都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仍需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改进。
1食品微生物检测重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该对食品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最近几年由于微生物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食品微生物检测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无论是相关检测技术的应用规模还是检测效率都有显著提升。微生物检测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效率更高、操作起来更加便捷,且能够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为食品检验检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技术的应用质量以及效率,作为微生物检测工作人员应该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开展技术创新,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2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1核酸探针技术的应用
基因探针技术是指利用同位素、生物素以及地高辛等能够检测出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的核苷酸,基因探针技术应用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分子杂交技术与目的基因进行结合,然后产生杂交信号,通过信号将基因找出来。基因探针标记包括同位素标记、非同位素标记,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速率比较快,但进行同位素标记也具有一些缺点,例如:进行同位素标记会产生一些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同位素核酸探针的半衰期比较短,必须进行特别的安全防护;同位素标记受到紫外线照射后非常容易分解;同位素临床标本中所含的内源性生物蛋白质与其他的糖蛋白能够引起背景加深以及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等,所以同位素标记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非同位素标记却与同位素标记相反,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根据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求选择核酸探针技术,进一步保障了食品安全。
2.2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应用
基因探针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每检测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虽然检测速度比较快但由于检测量比较多需要对样品进行一定的培养,致使基因探针技术受到一些限制。而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够很好的解决基因探针所存在的问题,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通过扩增DNA或者增加检测样品中特殊的核苷酸片段的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的原理是利用加热将双链DNA裂解分成两条单链DNA,成为DNA聚合酶的模板,再进行降温处理,将核苷酸引物和DNA分子的互补序列进行退火处理,一般退火的温度越高扩增的特异性越好,然后进行升温处理,使酶促延伸引物和DNA进行配对合成模板,一般合成的DNA片段越大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然后重复加热,使退火和延伸过程进行循环,每次循环都能使靶向DNA扩增一倍,一般经过40次循环可以达到100万倍的扩增。最后用凝胶电泳、紫外核酸检测仪观察DNA的扩增结果,聚合酶链式反应需要增菌也需要专用设备,但是一项全新的检测技术,快速、灵敏并且准确,在进行细菌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3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指将抗体、核酸、多糖化合物等生物受体复合物与物理化学传感器进行连接,实现对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等特异性生物学事件的实时观察。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复杂样品的生物光谱和过敏反应,从而分析出微生物的种类,并且检测出微生物的耐药性。目前有很多生物传感器已经商品化,例如: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以及免疫传感器和仿生传感器等,而且传感器的敏感性也要进一步的研究,核算传感器中的光纤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技术最新的一类。
2.4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又称DNA微列阵技术,是指根据预定的位置固定于固相载体上的多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微点阵列,例如:寡核酸分子、CDNA分子等,都具有很小的面积。首先需要将核酸片段进行标记,然后在一定条件下,使互补核酸片段与载体上的核酸分子进行杂交,然后在芯片阅读仪上可以检测到杂交信号。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高度集成化的杂交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杂交技术的操作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但也由于芯片制作、样品标记比较复杂,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能够在一次实验中检测出多种致病菌,操作简单、特异性较强而且敏感性高,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5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主要分为三种技术:一是免疫荧光技术,是指将不会影响抗原或者抗体活性的具有荧光的色素标记在抗原或者抗体上,然后与相应的抗原或者抗体进行结合,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特异性荧光反应。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沙门氏菌、葡萄菌毒素以及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具有特异性强、速度快的优点,以及技术程序比较复杂的缺点。二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是指将抗原或者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然后进行免疫酶染色,在底物显色之后通过定量分析有色产物就能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结合了免疫荧光法与放射免疫法的优点,可定量、标记物稳定、检测速度快以及适用范围广,主要用于检测杂色曲霉、白地霉以及产黄青霉等。三是酶联荧光免疫吸附技术,是指将酶系统和荧光免疫进行有机结合,在普通酶免疫的基础上用荧光底物去替代生色底物,能够增宽测量的范围,主要用于检测冻肉中的沙门氏菌。
3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3.1人员控制
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确保其专业过硬、负责任、业务水平高、敢于创新实践。这就需要实验室加大人员控制力度,通过培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使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全新检测技术,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在与同伴配合下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任务。
3.2仪器控制
在有效期内应用检测仪器及相关设备,针对设备进行核查、养护、维修,运用监控技术时刻关注仪器稳定性、性能、安全性,为提高食品检测质量奠定基础。例如,高压蒸汽灭菌仪器可应用变色胶带(化学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生物指示剂)针对其灭菌效果进行监控,同时需工作人员做好仪器温度记录工作,根据检测需求及时调整仪器温度。再如,生物安全柜需及时且有规律地进行清理,紫外线消毒设备需以三个月为周期进行质量排查,旨在顺利完成检验工作任务。
3.3耗材控制
以培养基为例,虽然其质量相对稳定,但在使用及购入前需进行初次评估,针对其水分含量、pH值、外观色泽、均一性等特性进行测评,可运用质控菌株测试,保障试剂、培养基契合食品微生物检测需求。做好样品采集工作,根据规范实施采集工艺,确保样品质量满足安全要求、数量要求、种类等控制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食品微生物检测既是食品检测的重要方法,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食品检测部门应该强化对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熟练掌握各项流程,依照所检验对象和条件进行检测,保证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食品检测各项功效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严格控制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徐广伟.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食品,2019(23):40-42,55.
[2]苗蕴宏.食品检验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装备维修技术,2019(4):223.
[3]刘纪湘.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