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从前期决策阶段,到建设阶段,再到后期的运营阶段。既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也是生成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将BIM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在建设阶段中,复杂的施工过程以及多变的环境因素,使得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以及信息管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BIM一体化的建设管理平台,从各个方面介绍成都轨道交通建管平台的框架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BIM技术;建设管理平台;辅助管理;一体化;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出行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交通资源短缺,所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方法。
2.BIM平台背景
现在基于BIM创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数据分享以及传递方式都是以平台为主。软件平台中的领头羊要属美国的Bentley公司和欧特克(Autodesk)公司。只是各个平台的工作重心不一样,例如奔特利是有独立的数据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全面。Revit是在设计阶段,进行各个专业的协同设计。
虽然目前在设计、施工等阶段都有了信息可视化管理软件,但是要想做到大数据整体化管理,还缺少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工程的云平台应用。在建筑行业的告诉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有很多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辅助管理平台,前期也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基于BIM的建管平台的介绍
3.1建管平台的特点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中业主和各参与方的业务需求,初步提出成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平台。从最初的创建模型到深化模型,再到全方位的管理,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成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平台秉承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根据各个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的整合。在信息传递和应用过程中,各专业人员可以随时分析数据,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建管平台可以把各种信息数据推送给业主以及各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进行在线监督,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2建管平台的功能
在决策阶段,可以对轨道交通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在设计阶段,完成初步设计的预演,及时发现设计的不足之处,把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在勘察阶段,由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一般都是在地下,根据钻孔往往不能直观的表达出地底下的地质情况,利用BIM三维模型模拟盾构场景,消除盲目性。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模型的分析,系统直观的表达出每个施工细节和流程,提高安全性,既保证了施工质量,也大大增加了施工方的效率。到了最后的运营阶段,把现状和初步设计规划比较,会非常直观的对比出优缺点,这会让以后的地铁设计施工少走很多弯路。
.png)
图3-1建管平台架构图
4.基于BIM的建管平台的应用
本文依托于成都轨道交通工程实践,构建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平台,把BIM与GIS产生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实现轨道交通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通过数据分析,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通过一体化的辅助管理,前期预防风险,后期控制运营成本。
.png)
图 4-1 建管平台
成都轨道交通工程建管平台主要分为模型管理、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盾构管理等模块。目前该平台已经创建了18号线全部车站包括19号线的车站模型,可直观明了的观察整个车站概况。下图为模拟车站模型:
图 4-2 车站模型
.png)
进度管理模块有一个提前预警功能,根据进度情况进行任务分配,不会再因为工期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可以及时的知晓每一工点的施工进度情况。
.png)
图 4-4 进度情况
盾构管理模块主要为施工监测一体化,通过推进过程中的参数分析,可以随时监控施工状态、工作情况以及盾构姿态。
5.结语
基于BIM的建设管理平台在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19号线工程的应用证明了平台实施的可行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建管平台的一体化为各方的工作都带了极大地便利,虽然成都建管平台还没有真正与实际结合起来,但是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验证。通过BIM技术加上建管平台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不仅解决了轨道交通工程本身的问题,积累了经验,也带动了其他经济的发展。我相信,BIM建设管理智慧平台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BIM 应用.导论[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
[2] 刘占省,赵明,徐瑞龙.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
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 2013, 40(3): 65-71.
[3]刘军, 石韵.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5,44(增)785-787.
项目基金:本论文受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彭跃,男,1996.02.11,河北唐山,本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