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教学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极其重要,它可以极大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把易混淆的知识理清思路,分析总结出定律,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记忆。极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后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 实验教学 电工基础 重要性
《电工基础》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职业技校的众多基础课程中,电工基础课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到概念、定理定律较多。内容枯燥,理论抽象,难教,难懂。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学习基础薄弱,理论学习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考,极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后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教学对于机电类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相关的教学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增加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理论的概念性的知识有了更加立体、生动、深刻的形象概念。并在动手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以达到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思考问题和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为其今后下厂工作实习打下夯实基础。
二、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恰当的实验导入新课,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自感一节中,先让学生观察自感现象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首先认识了电感线圈,从感性上知道了线圈。通过灯亮的不同变化,知道是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电流怎样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到你的课堂氛围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这就是实验的作用。
三、对易混淆的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些知识易混淆,难懂,难记。有时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理不清,记不准。例如讲电压与电位一节中,讲电位值的相对性和电压值的绝对性。在理论教学中,反复讲两点间电压不随参考点改变而改变,电位值随参考点改变而改变。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很易记错。做题也搞不清,不知道在同一题中,参考点改变时,两点间电压是不变的,可用的。但通过实验用万用表测定如图电路中每两点间电压,很快测出,然后分别以D和A点为参考点,测出各点电位,再计算出两点间电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和测得电压是一致,学生会很兴奋,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进行多次多点的反复测量。由于是自己动手测量得出的,并计算的结果,所以很轻松的便理清思路,认清了“参考点改变,两点间电压不变,但电位变”这一知识点,并且达到了深刻的记忆。再如讲导线上若没连接其他用电元件时导线上各点为等电位点,学生不理解,但通过实验用表一测,发现导线上各点电位一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很快便记下了。再晦涩难懂,极易混淆的概念知识,都会在实验的直观效果下变得清晰明了,浅显易懂了。
四、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定律,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记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由于是专业基础课,相对概念和定律较多。有些定律相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电磁感应一节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愣次定律对于学生而言,用语言去讲,学生很难理解,在实验室中,只需要插座电流表1只,线圈一套,条形磁铁一个,铁棒1个。然后将电流表和线圈串接在一起。在学生实验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铁棒和磁棒相对线圈运动时和静止时,线圈中是否都产生电流。说明什么?2、磁棒相对线圈运动快慢不同时,电流表指针摆动的幅度是否一样,说明什么?3、磁棒相对线圈运动时,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表指针摆动方向是否相同?磁棒方向改变,再相对线圈运动时,电流表指针摆动方向是否相同?又说明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思考总结,学生首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铁棒相对线圈运动线圈内无电流。说明线圈内磁通发生变化时,线圈内才有感应电流产生。然后随着对问题的思考会得出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棒的运动快慢有关,这时老师马上引导问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的变化量成正比对吗?学生会回答不对,还应与时间有关,老师这时及时总结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磁通的变化率成正比。自然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对于这两个重要且难懂的定律,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和理解。
五、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理论,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些知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讲起来学生觉得很陌生,抽象。如讲电流的磁场,电流的周围会产生磁场,只用语言去讲,学生觉得很遥远,但用一个简单的实验,马上即可验证,用两节1.5V电池串接在一起。用一根导线将电源正负极接在一起,在导线旁放一小磁针,会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改变电流方向,会发现小磁针转向发生了变化。断开电流发现小磁针不偏转,简单的实验一下变把不可思意的理论,变成了现实,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这就是实验的魅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安培定则的理解和记忆。
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除去单一概念的分析理解,更主要的是实验设备的综合应用。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加灵活运用实验器材,更加有利于今后的下厂实习。例如在直流电路一章中,学生学习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及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后。可通过“直流电阻电路故障的检查”这一实验,综合分析理解各种直流电路的具体特点。首先可以了解组成电路的基本部件及功用。熟悉各个电器元件的符号及物理量。其次,按实验图示连接电压后利用电压表及万用表测量各点的电位和各段电压值并记录,在断开任意一电阻,重复上述测量,注意观察数值变化。断开或是短接部分电路进行重复测量,看看电路在通路、短路及断路三种不同的状态下电压及电阻的阻值都有什么变化?这样不仅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及不同状态电路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第一时间里直观清晰的看到不同电路状态下的电路数值分析情况,更加深刻的理解认知到实际电路中的故障分析情况。并且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在脑海中能有一个初步且系统的完整工作概念与流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契机与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亲自动手实验所带来的学习的愉悦与成就感。使课堂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同时也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并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高电工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电工基础》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第四版)。
2、SL-12型通用电工电子实验室设备 使用说明书 浙江南市教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