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需求和模式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7期   作者:刘凤楼
[导读] 在新形势下,全球汽车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能源汽车的诞生为汽车行

        摘要:在新形势下,全球汽车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能源汽车的诞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但是,人才供给不足及专业不对口却成为了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瓶颈。本文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各项要求与状况予以研究,并提出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进而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紧缺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传统汽车主要以石油为燃料,而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就使得石油资源面临着紧缺的问题,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同样日益严重,从这两方面考虑,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巨大。
2 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高校是技术人才的主要供应单位,并具有大数量的高级研发技术人才。而在高校向企业供应人才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得人才从高校流向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学校的合作热情较大,但企业对此并不看重。对于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看来,保持传统的人员构成以及业务推进是对企业最为安全也最为稳定的发展方式,但也因此,企业的发展会受制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最终落后于其他拥有较多新技术人才的集团。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急需高级研发人员和管理人才,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前期就做好与学校的校企合作,从而保证自身的技术人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供应。而因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2.2 专业教师的能力不足
        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技师学院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并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技师学院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此来促进各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有的技师学院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只顾教授维修专业理论知识,而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起来,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另外技师学院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引进机制,导致引进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胜任此项工作,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
        2.3 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因为新能源汽车是新出现的行业,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案例可以参考,使得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培养缺乏重视,对于新进员工的工作能力训练还不足,同时,新员工能实际接触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较少,使得员工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的工作经验不足。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不足。企业注重在短期内对员工的培训,但对于员工长期的发展没有做足考虑,使得员工后期为公司输出资源的能力下降。最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缺乏有经验的研发人员,通常来讲,在车企研发部门工作够五年后才能熟练掌握研发技能,但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内的研发人员资历大都不足,使得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推进存在困难。


3 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3.1 构建“课岗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近几年来国家重点关注的新专业,但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大赛起步时间较晚,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还存在技能竞赛与教学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根据调研的工作岗位群,在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构建“课岗证赛”四维融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岗证赛”的融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通过“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考试,获得技能和学历的双认可。
        3.2 采用创新培养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学科体系涉及汽车、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且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对高等数学基础要求较高,教学资源极其匮乏。为保障教学有效顺利开展,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线上课程”+“实训实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原有学科本位下课程之间的层级关系,摒弃学科本位下课程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缺点,借鉴MOOC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专业课程进行时间与空间自由度的合理搭配,利用互联网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充分参与混合式教学过程实施,依据教学目标开展学习任务设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虚拟实训,开展教学答疑,教学重、难点精讲等教学活动。
        3.3 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的新形势下,多国都在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了加快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推进产学研结合,可创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该联盟为资金、技术、人才交流平台,企业的技术需求可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向,而企业的资金则可以用于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另外,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稀缺情况,也可以通过建立高校联盟的方式加以化解。高校联盟为高校联合平台,集合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可为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支持。
        3.4 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不用于其它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技师学院在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在理论知识基础上多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鼓励学生多到相关企业或者汽车维修车间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装置、驱动等等,把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维修实践中去,进而达到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另外,技师学院应该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去相关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条件的学院还应该建设维修实践基地,让学生足不出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出改正,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但已经明确的是,在技术人才的选取上,需要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化管理等,从而保证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能够以最高效率从学校流向企业。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在保证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情况下,保证企业长远的发展,并最终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夏垚.浅谈新能源背景下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8(24):154.
[2] 周宝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37.
[3] 潘浩,张强.新形势下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特区经济,2018(06):96-99.
[4] 周大翠,高东璇,王竞.浅谈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9-20.
[5] 陈珊.适应产业现状的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16):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