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如何协调,给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下景观桥梁如何能更好得服务于人民,又能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提出了规划思路、设计手法和导则。
关键词:景观桥梁;生态文明;统一
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可有效挖掘片区特质,整合资源,提升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建设效率,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本文探讨的是景观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交通设施,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序开展城市内桥梁的统一规划设计,形成更好的空间格局、生活方式,使桥梁更好得融于城市,融于自然。
1.目标和定位
1.1 规划设计目标
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问题。景观桥梁的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强化功能混合,保障城市发展需求;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塑造传承历史、体现当代的的景观风貌;开启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1.2 规划设计定位
桥梁是路与水在场所相遇的景观综合体,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通行纽带和生活场所,是可行可游可留的交通网络文化节点。
2.景观桥梁现存问题
景观桥梁目前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技术和设计方案还有待完善。
(1)景观桥梁的修建仅仅是将一些装饰物添加到桥梁之中,脱离景观桥梁的整体风格和方案去单独探讨某一环节的的设计,造成桥梁设计雕塑感强、造型与桥梁结构不融合、桥梁与周围环境不融合等问题。
(2)桥梁设计对桥梁实用价值深刻探讨,却忽略它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缺乏景观桥梁的艺术表达和自身魅力,无法充分表达桥梁空间和时间延伸。
3.规划思路
景观桥梁的规划设计,应坚持生态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桥梁设计重点的三大转变:
(1)“桥梁本位”转变为“环境本位”
设计主体将从着眼于桥梁本身,转变为放眼于周边环境。将桥梁作为周边环境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依托滨河生态本底,利用自然优势,成为跨越水体的生态廊道。桥梁与周围景物紧密相关,应尽可能减少桥结构对现场环境的影响,与整个环境相协调。桥梁从只是道路遇水的交通形式变化转变为与周边绿地融合,与环境相协调的景观节点。
(2)“交通本位”转变为“文化本位”
桥梁的功能作为交通运输中的重要一环,桥梁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程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对桥梁需求日益增加,其影响力愈发厚重,在满足交通通行功能的同时,也应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挖掘周边历史人文特色,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基因,吸收世界设计理念和手法,形成既有古典神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多样化,具有文化承载力和传承感的窗口。桥梁从只注重通行能力的交通设施转变为文化载体,例如图中奥运桥采用了奥运五环的文化内涵。
(3)“造型本位”转变为“体验本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桥梁的美学价值不仅凭其空间构成的形式美感,更应突出其功能特色的体验感,成为环境与人交流的载体,满足人们对观赏、体验周边环境、休息活动的场所需求,形成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桥梁从造型突出的雕塑感构筑转变为增加体验,满足人更多需求的活动空间。
4. 设计构想
桥梁作为道路遇水便捷通行的构筑物,应在设计手法中依据规划原则的定义,秉承“显”与“藏”的设计构想。
图一 原有桥梁设计思路
(1)藏笛鸣·显水声
桥梁作为跨越水体的人工痕迹,应尽可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们所关注的不再是桥梁上飞驰而过的交通噪音,而是潺潺而动的水流之声。桥梁不是阻断生态脉络的人工干预,而是联动两岸生境的绿色纽带。桥梁设计与周边绿道相连,从整体考虑,与环境融为一体,隐藏人工痕迹,凸显环境本色。
图二 藏鸣笛·显水声设计构想
(2)藏体量·显空间
桥梁的设计不以追求宏大的造型和大体量构筑物为目标,应尽可能体现空间的变化与舒适性。桥梁造型应典雅、大方,低调但不失特点,避免怪异、夸张型。桥梁为通行、休闲、眺望等不同需求、不同位置的人们提供不同的空间体验。桥梁设计的不再采用夸张、刻意的造型,而为了产生空间变化进行造型的重塑,隐藏本身桥体,凸显空间丰富。
图三 藏体量·显空间设计构想
(3)藏道路·显场所
桥梁不仅是满足通行功能的交通设施,还是可以产生各种生活场景的载体。随着活动的增加,桥梁功能得以丰富,不同场所改变了传统桥梁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多种引力、赋有活力的景观综合体。桥梁设计巧妙的隐藏了通行的空间,突出供人活动的场所感。
图四 藏道路·显场所设计构想
5. 设计手法
不同类型的桥梁根据其交通功能属性不同,应在满足交通功能性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同时,结合设计构想和设计原则,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
(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主要满足快速通行功能,行车速度快、车辆多,行人相对较少。这一类桥梁应增加人行功能,并注重车行与人行空间的分离,保证步行系统的相对独立和安全。在桥头两侧增加空间,通过景观化处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可供行人眺望和休闲。
(2)生活性道路。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行车速度慢,行人多。这一类桥梁,特别是在慢行体系内的道路,应重点处理与周边绿道的连接,丰富慢行空间,增加桥梁观景平台,提供多样的休憩场地。增加桥面绿植,增加垂直绿化,使桥体与周边环境更好融合,且风貌协调,成为生活的重要场所。
6.设计导则
桥梁设计导则技术路线,通过建立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导入相关基础数据信息,智能化的生成道路交通的分析、水系绿道分析、用地周边分析,建立场地分析数据库。场地分析指导落地设计导则,推导桥梁风貌,景观性格、空间尺度、视线处理、材料选择、色彩选择。用科技、数据与艺术、文化相融合支撑桥梁规划设计,用绿色的设计方式彰显桥梁的结构美学。
图四 景观桥梁方案设计技术路线图
(1)道路分析
让大数据参与到桥梁设计之中,通过片区桥梁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搭建,统一收集分析桥体所在道路等级、道路宽度、道路跨度,搭建交通参数模型计算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用数据可视化呈现数学模型,指导桥梁设计。
(2)水系绿道分析
依托周围水系绿道系统,规划出人行慢行道交通环线系统。在满足道路主要满足快速通行功能的基础之上,依据整体水系绿道分析,在人行慢行道交通环线内的桥梁应增加人行功能,设计需采用人车分流的形式,注重人与桥梁的关系,功能上增添休憩,交流的空间打造,路与水场所相遇的景观综合体。最终达到桥梁与环境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设计愿景。
(3)用地分析
用地分析,主要以用地功能;人口密度;文化底蕴,为分析内容,从城市尺度、景观尺度、人的尺度的三个维度,分析桥梁设计中的各个要素,形式上应尽可能减少桥结构对现场环境的影响与整个环境相协调。体验上让桥体成为与人交流的载体,满足人们对观景、休憩、交流、活动等场所需求。
具体桥梁设计导则分析见表1.
结语:
景观桥梁的规划设计,应满足城市整体风貌格局,结合自然条件和景观视线分析合理布线,使工程既能满足沿线地区的区域交通功能,又能与周边环境及城市相协调;使桥梁与其周边环境和建筑风貌相呼应,同一组团及视觉通廊上的桥梁变化中求统一;是桥梁既能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又能满足生活、生产的精神需求,实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付佳佳 高莉莉.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6(07)
[2]杨登锋.中小城市景观桥梁群设计方法探讨——以某城市跨河景观桥梁群设计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02)
[3]齐伟杰.城市桥梁的景观设计现状和发展[J].交通世界,2017(14)
[4]薛生国.景观桥梁的创新设计方法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2)
[5]钟明.市政道路的景观桥梁设计[J].交通世界,2016(Z2)
作者简介:陈丹竹(1989.12~),女,四川省眉山市,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详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85号德胜国际A座305-A 邮编:100120 联系电话:15101066221 010- 8401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