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队伍,两者的协同育人对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合力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起着关键作用。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就学校而言,不应只是思政课教师承担此工作,专业课教师也应积极配合,优势互补,发挥实际作用。 笔者将协同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阐明当前两支队伍协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两支队伍合力教育的路径选择,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坚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专业教师既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直接、对话最集中的教师群体之一,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专业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系统中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心。因此,专业教师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亲和力和持久性。该大学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系统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大力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高年级研讨课就是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中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不断创新授课理念和教学方法,广受学生好评,课程主讲教师在全国课程思政会议上作为专业课教师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赞赏。该门课程已逐步探索出一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路径。
一、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合力教育。协同理论的第一个表现协同效应,是指许多子系统在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中互相促进, 从而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思政课与专业课不是相互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 思政教学要及时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思政课跟随时代步伐,更具有学术性。 专业课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也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使专业课具有“思政味”。 同时,专业课本身就具有职业道德要求,有些专业课还传递着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有助于打造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使各类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并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全员教育的协同效应, 从而发挥所有课堂的教育功能,达到“1+1>2”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协同效应第二个主要表现是伺服原理。 伺服原理是指快变量以慢变量为主,序参量支配子系统行为, 最后达到系统演化的全过程。高校大学生好奇心驱使大学生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产生新颖有趣的各类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现状,通过学生喜欢看、能接受、易传播的话语表达,把抽象的道理讲具体、讲生动,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还应当在学生好奇心无法满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专业知识、个性发展、职业规划等问题时,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共同把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心理健康、关注热点等方面情况进行分享,分析研判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把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决定素质教育效果。事实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理就应该像大禹治水所用到的思想那样“: 堵不如导”,既然不能让学生打破这种传统思想,教师就可以通过探索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共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课是思政课的基础。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将专业课看成是思政课的基础。这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好专业课是他们在校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而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他们才可能会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但我们知道,像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就进行了授课,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往往与专业课同步,或者要晚于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重点和出发点并不相同,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育人”为目的,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而专业课教育则更具有“功利性”,通过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使他们可以用知识组装自己的头脑,从而提高他们未来发展竞争力。从长远的发展目光来看,德育要比文化教育更为重要。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推崇着素质教育,而所谓的素质教育则就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为核心,不再像传统的教育模式那样,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德育过程。当然,文化教育与德育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其或多或少总会存在着一些联系。正确处理好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之间的关系,是保障两者能够同步发展的关键,也是发挥教育工作中“教书”与“育人”效能的关键所在。
2、思政课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学生非常渴望学习,那么其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就会非常理想。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在教师和家长的压迫下被动的学习,那么其学习效率的学习效果往往很难得到保证。学习不仅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他们的义务和基本责任,如果一个学生在他们最适宜的学习阶段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那么不仅是对他们自己未来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大学是一个非常自由、开放的场所,所以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往往会放飞自我,似乎已经遗忘了曾经的那些豪云壮志,变得越来越堕落,沉迷于享受难以自拔。虽然很多学校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而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等入学教育,但是这些入学教育的“保质期”一般都比较短,根本就不能使其影响力维持到学生毕业。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思想教育路线来引导学生学习,消除他们的“惰性”心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政课就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使学生可以在入学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起到警醒的作用,使他们可以及时醒悟、悬崖勒马。正是因为有思政课的存在,才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专业课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思政课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三、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措施
1、全面提高协同育人的认识。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 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 “立德树人”作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协同育人。专业课教师应增强传德育人意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围绕专业特点、默契专业需求开展思想教育及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提升育人的效果。总之,所有教师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配合,才能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2、增进实践育人中的协同配合。其一,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实训融为一体。专业课实习实训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占有一定的比重。 思想政治课也有实践教学要求,在二者的契合点上进行融通,使专业知识的讲授、专业技能的训练、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增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其二,学工队伍与专业课教师协同组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促进学工队伍、专业课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让专业课教师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开展活动的意义,改变思想观念,给予学生活动更多地支持。 同时,专业课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能从自身独特的角度对活动提出更具专业特色、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促进学生活动和所学专业知识的紧密融合,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活动更具教育意义。
3、促进师资队伍的协同配合。协同育人中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之 间应是联动的、合作的,二者的协同配合应该是“政治导师、人格导师、专业导师” 的有机融合。 其一, 聘任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人生导师。目前,大学生在生活中、思想上的问题大多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解惑,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仅限于课堂,对学生课堂 之外的生活缺乏了解、缺少关心,学校可以邀请他们走进班级、走进学生,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 层面,让他们担当起人生导师的职责,发现并矫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上出现的偏差,成为学生信赖 的人生导师。 这样师生间的感情得到了增进、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进而提高了学生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效。其二,实施“实习实训带队老师双师制”的育人制度。在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活动中,学校可以有意识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亲身负责实训、实习全程组织管理。 在活动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优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数所学专业都是与所管理的 学生在所学专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学习经历方面都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双方之间更易于 相互理解、沟通,更容易发挥辅导员的育人作用。高职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在实训期间,学生们在面对长时间单调、枯燥、乏味的重复性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引导他们在思想、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
4、建立协同育人共建共享平台。其一,高职院校要为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面对面地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增进二者的协同配合。 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交流、理论研讨,共建共享双方在教学与研究中的融通点,不断提高改进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其二,创新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配合的网络平台。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强大的沟通功能,充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增进交流,促进沟通,增进合作,促进配合,让网络平台真正成为专业教育与思 想政治教育共享的资源,实现资源集成、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流,有效提高育人的效果。
总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所以,要求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加强岗位和社会责任感,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机融合,注重思政教育实际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各项素质得到提升,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燕连福,温海霞.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7(8):13-19.
[2] 张丽娜.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教育功能融合路径探究[J]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31-32.
[3] 李云峰.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30(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