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教育理念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简小菊
[导读] 特殊教育2016年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活动中,
        内容摘要:特殊教育2016年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要求教师面对每个学生个体要更加人性化,而不能像以往只侧重集体不考虑每个学生的心理成长,要求老师进行个别化教学。在这样的条件下,以往的大班规模的教学对于培养智障学生已经很难适应他们,我校从2014年开始就针对智障学生的教育开始进行改革,2018年开始尝试小班化教育,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成为我校改革其中之一的新的探索形式。
        [关键词] 培智学校 数学、小班化、教育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把小班模式教育运用到培智学校小班化教学中来,也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一种创新,为培智学校数学的课堂教学探索了新的模式。我们要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研究,而这些理论是为了更好的付诸于实践,小班化教育也是如此。通过探索,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实现老师和学生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愿意接受知识。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在小班化教育中充分展现。为了使每个智障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这种小班化教学值得我们更加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二.小班化数学教学存在的新理念
(一)少就是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培智学校数学课堂小班化教育,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班化教育中,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和学习“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发展现有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再创造、体验再创造的过程。
1.少预设,多生成
        在小班化数学教育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教学组织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中共同发展。也就是说,与大班教育相比,小班化数学教育更加强调教学的开放与生成,也就是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开放、发展,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层次、水平,因而它和大班教育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2.少讲解,多合作
        我们应树立这样一种小班化教育观念:每一个智障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师“少”讲解,学生反而学得“多”。从表面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赋予教师更多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的作用特别体现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在于营造一种激励探索的气氛。


(二)虚就是实
        1.教育理念“虚”,体现个体差异之“实”
         学校的改革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概括说就是要教实用的数学,贴近他们生活的数学,他们用的上的数学”。在小学小班化教育中,如何界定“有价值”的数学有点“虚”,一般认为,“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能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要求”。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看似降低了一部分人的知识掌握要求,显得有点儿“虚”,不易操作,实际上是照顾到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之“实”。总之,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现代的数学教育观,更是小班化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观。
2.教学目标“虚”,体现个性发展之“实”。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育中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大班化教育下,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小班化教育为教学的个性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在具体目标和内容领域方面,弹性和选择性有所体现。在培智学校数学小班化教育中,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可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例如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设置教学目标“上限”、“下限”。
       
三.小班化数学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小班化教育下数学教学更应突出一个“新”字,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途径营造与大班教育不同的“精品教育”。
(一)教学内容要新,体现数学美
                小班化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新”,应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这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应通过教学内容之“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并体会到数学之“美”,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形式新颖,体现小班美
          小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每个学生对教学资源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时间、教学设备、活动空间等个体占有比例成倍增长,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人与物质世界接触、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外部环境。
参考资料:
1.《小班化教学的管理策略》黄涵及 吉林教育出版社
2.《教学活动设计》 梅子尹 华夏出版社
此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培智学校数学活动的设计研究
        课题编号:18PTYB112
        课题类别:普通一般课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