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韩军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得到改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得到改进,丢弃之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积极性和兴趣。活动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有趣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轻松的学习知识。本篇论文首先讲述了活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然后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最后详细的讲述活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活动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实践
        引言
        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的要求是:将学生放在就教学的主体位置,老师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性、有效性。
        1.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增进师生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讲课过程中交流很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较大,为了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活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率。活动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学习,对学生来说,上课状态会一直被吸引,降低了学生走神、烦躁的上课现象。
        1.2大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对题目的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直接就将题目的解题思路传递给学生,学生直接接受,会减弱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长期下来,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就会降低,对题目的思考能力也会减弱。活动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题目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以后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7岁~12岁,对父母和老师有一定的依赖,过度的依赖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式教学会让学生摆脱这种学习依赖,提升自己对题目的看法,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2.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不重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不能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老师对于教材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出现了许多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只是将学习的知识点教给了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点应用到实践中,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对于不懂的地方也不会提出疑问,长期下来,对数学的掌握度非常小,并且渐渐的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好基础,从而达不到好的结果,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对于学习的知识只停留在课本上,并没有一定的延展,减小了学生的学习界限,学生的知识储备少。


        3.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3.1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1)明确活动目标及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活动式教学模式为课堂呈现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老师在活动中必须将目标和内容明确给学生,不能让学生的重点放错位置。也就是说小学数学老师在课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按照学生的习惯来制定活动计划,并且将学习目标加入到活动中,巧妙的将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想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验证问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2)明确自身的角色
        在活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主导者和引导者,只对学生起促进的作用,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有效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老师和学生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多加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多问、多思考、多回答。
        3.2细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
        大多数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都是枯燥的,对其没有兴趣。为了给予学生呈现出丰富的学习环境,就必须采用活动式教学模式,老师根据平时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制定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提高兴趣,并且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教学活动,在欢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一课中,可以创造以下教学情境:小明去超市买文具,让另一个同学做为售货员,最终小明买了三个本子和三只笔,让售货员算出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若是小明拿了一张50 元的钱给售货员,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呢?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的情景中进行学习。
        (2)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老师可以组建一些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环境中接受知识,让学生可以自觉的喜欢上课堂,喜欢上学习知识的氛围。老师在创设游戏活动的时候要主要游戏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注意游戏活动的时间,不能让全部的课时都安排在游戏上,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知识、梳理知识、巩固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活动式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原有的学生上课状态,弥补课堂的不足,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自身的角色,并且促进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中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静.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都市家教月刊, 2014, 000(008):240-241.
        [2]梁锋. 探讨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2):154+189.
        [3]高林.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8):13.
        [4]邹征柱.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好家长, 2017, 000(057):P.126-126.
        [5]唐宜青. 探讨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 新课程(上), 2015(1):182-182.
        [6]朱向阳.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 开心:素质教育, 2014, 000(004):P.16-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