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共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张艺
[导读] 幼儿教育主要进行的场所为家庭与校园,
        摘要:幼儿教育主要进行的场所为家庭与校园,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体两面必不可少的教育模式,只有坚持家园共育才能为幼儿提供健全的教育环境,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 教育理念 健康成长
       
        一、家园共育是一体两面的教育模式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接受家庭教育,父母的行为、思考、语言模式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实际上就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其习惯也主要在家庭教育环境下养成。幼儿在校园中的行为模式和在家庭当中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取决于个体与集体的环境差异,由家庭观察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方向,帮助理解幼儿的思考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因此,家庭教育是家园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2.校园教育的重要性
        每一个适龄幼儿都会接受校园教育,在校园教育当中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在校园教育当中能够快速习得各项生活技能,同时在集体中受到教师规范以及其他幼儿影响,从而能够找到正确的行为模式并不断成长。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地基,那么校园教育则是不断将高楼建的更加稳固结实。因此,校园教育是家园教育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3.家园教育的重要性
        家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以家庭和校园教育为背景,促进家长、教师以及幼儿的三方成长,只有三方健康成长形成教育的闭环,才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定制化、适合每一个幼儿成长的教育模式。校园教育必须适合大部分幼儿,此时幼儿就像是一块璞玉,还需要家庭教育进行更加细致的雕琢,所以许多家长将幼儿送入校园之后,发现需要给予幼儿的时间却更多了,那是因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不能缺少任何一环,只有家园共育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全面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健康关系
        1.家园教育理念统一
        正因为家庭与校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体两面,家庭和校园的教育理念必须有相同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否则幼儿每天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会产生怀疑从而无法确定哪一面是正确的,这将会对幼儿成长产生极大的危害。
        家长与幼儿生活的时间较长,家长最了解幼儿的性格,因此在家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为什么会产生某种行为,他希望得到什么,家庭当中产生了何种变化,幼儿行为变化是否与家庭环境变化有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充分理解幼儿,对症下药,为幼儿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纠正幼儿不健康习惯。
        另一方面,校园以先进教育理念为保障,必然拥有更加专业的角度与眼光去分析幼儿的成长模式与行为构成,因此,教师必须将有效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比如,幼儿在集体中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性格,那么,家长在生活中可以经常请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时进行正向的鼓励,帮助幼儿形成独立的好习惯。只有家庭与校园的同向合作才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2.家园教育定制化成长
        每一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形成的性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为幼儿的成长构造定制化的成长模式。但是校园教育最大的特点即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现阶段校园教育只能尽可能为幼儿提供适合大部分幼儿的教育,而幼儿的个性发展必须要家庭与校园合作完成。
        校园教育为家长提供教育方向,而家长则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教育方式。定制化成长必须形成良好的交流反馈机制,家庭教育中优秀的成功案例,教师也可以经过思考与创新,在校园教育中发扬光大,而在校园教育中已被证明的优秀教育方法,也可以请家长进行学习,在不断地尝试与提升过程中,找到最合适孩子的定制化教育模式。


        家庭与校园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教师与家长都将从爱的角度出发,为孩子提供多样化、有趣、安全、舒服的成长环境。
        三、家园共育案例及分析
        1.突然暴躁的多多
        多多一直是班级中比较乖巧的孩子,但是最近她突然变得十分暴躁,不是中午吃饭抢小朋友的勺子,就是在游戏过程中推搡小朋友,结果导致没有人敢和她一起玩。
        面对多多的突然变化,我首先采取的是与她进行交流,多多给予我的反馈是:想爸爸妈妈了,此时我才突然想到最近都是多多的奶奶来接她的。随后在下午放学时我与奶奶沟通才知道,原来因为多多的妈妈生小宝宝了,没有时间照顾多多,就送到奶奶家照顾一阵子。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立刻将多多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以及像家长表达希望家长能够帮助疏导幼儿心理问题,给予孩子更多安全感以及认同感。家长对于多多的成长比较在意,于是第二天就请爸爸来接多多了。多多很快就恢复了从前乖巧的性格。后续我在课间继续与多多沟通,告诉她不管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接表达出来,不能乱发脾气。家长也意识到了对于孩子的忽视,为孩子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建设。现在多多总是很骄傲自己是姐姐了。
         由此可见,幼儿的行为模式与家庭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必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关注幼儿的变化,针对幼儿变化找到原因,同时教师作为一个桥梁,能够将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连接得更加紧密,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获得有效的家庭教育。
        2.乔乔的两幅面孔
        “嗬哟,乔乔居然这么勤快啊!”这是在家园活动时,乔乔妈妈看见乔乔收拾桌椅时的一句话,我赶紧把她拉到一旁,“在孩子面前千万别这么说,孩子是很敏感的,听见这么说一会儿该不干了。”乔乔妈妈立刻点点头,“我说上回乔乔怎么突然洗了自己的袜子,我脱口说了那句话,他就再也不干了!”“孩子需要的是正向的鼓励,您这样的说法好像是一种惊讶!会让孩子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后来乔乔妈妈学会了利用鼓励帮助乔乔培养良好的习惯,乔乔每次再做什么都很快乐,“他变得越来越独立了,真是让人省心!”乔乔妈妈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家园教育实际上都是希望能够给予幼儿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家园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沟通活动,教师作为拥有专业知识的教育者,不仅仅要观察幼儿的行为,同时要帮助家长发现不恰当的教育模式,并加以纠正,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方式,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家长与教师必须是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拥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愉快地成长环境。一起倡导科学教育,不能让家长称为旁观者,缺席幼儿的成长,而教师也有义务向家长传递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全面化、定制化的成长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官学.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家园共育基于合作——家园共育有效途径研究[A].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2]武天娟.家园共育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J].学周刊,2019(25):180.
        [3]乔卉.试论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5+17.
        [4]王紫荷.家园携手同行,共促幼儿发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作研究[J].才智,2019(20):182.
        [5]陈念念.浅谈家园共育策略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35-236.
        [6]何庆,赵志军,黄书进.新时代呼唤“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J].现代教育科学,2019(06):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