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张梅
[导读] 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其中口语在学前期的语言发展中占据
        摘要: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其中口语在学前期的语言发展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幼儿能够理解与运用语言,充分地借助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想法以及情感观念。因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依照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语言表现,组织丰富多彩的一日教育活动,在愉快和谐的对话环境里,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文即围绕幼儿教育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展开研究,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较深。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使幼儿与外界展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对于其认识与探索外界事物、实现全面发展也奠定了语言基础。倘若幼儿无法准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愿,不仅会妨碍其获得爱与尊重的需要,还会对其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起始点。
一、幼儿教育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幼儿进行思维活动的载体,而思维则是语言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幼儿在3-6岁这一年龄阶段,口语与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可塑性高,是对其进行训练的高效时期[1]。而幼儿在借助口语展开讨论交流的同时,其人际交往、合作探究以及道德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也在与之共同发展。这一时期怎样有效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水平,怎样引导幼儿正确处理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交往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
        学前教育阶段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实施阶段,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展开一日活动时,需要注重活动的科学性与开放性,以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积极性。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幼儿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速度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幼儿的语言运用程度较为熟练且能完整阐述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幼儿则在词义、词音上口齿不清,存在表达障碍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教师需要参照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带领幼儿展开口语练习,在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升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二、幼儿教育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为幼儿营造和谐愉快的口语表达氛围
        教师在组织日常的一日教学活动或者户外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为幼儿营造适合的口语表达氛围,借助于各个形式和领域的活动渗透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教师需要以鼓励的态度,耐心引导幼儿大胆阐述生活经验以及思想情感,促使幼儿可以完整、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意愿以及思想观念,引导幼儿由独白性言语逐渐向社会性语言转化发展。比如:教师在组织“生活中的趣事”活动时,可以让幼儿事先注意和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将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加以记录,且讲述给班级内的全体成员听,最后共同举手表决谁的故事最有趣。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肢体动作来帮助表达,这样就使得幼儿在“有趣”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有效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2]。值得注意的是,口语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应该设置的新颖有趣,使得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尽可能保持在活动内容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视频导入等方式,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口语表达以及运用能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的围墙之内,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力。幼儿进行口语表达的最初阶段总是依照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表达的,这主要是受到其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幼儿的口语表达训练应当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幼儿乐于表达自己生活的态度,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据研究,现阶段幼儿的口语表达训练仅仅只出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部分幼儿园还未设置有关课程,重视程度较差。因此,在幼儿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给予幼儿发言的机会,以培养其口语的运用能力。而在除幼儿园之外的时间,家长则应当多与幼儿进行交流探讨,倾听幼儿的思想,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以及家长可以培养幼儿乐于观察的态度与习惯,以拓宽幼儿头脑中对事物的表象,旨在让幼儿有话可说、话有所依。
(三)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口语完整性引导
        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使幼儿具备完整表述想法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其中最有效的训练措施就是引导幼儿积极与人交往,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不断促进其语言运用水平,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幼儿教师在组织口语教学活动时,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发言,在幼儿发言结束之后,需要就幼儿的发言给予评价,肯定幼儿发言的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在一句话中的关键部分以及多余部分,让幼儿注意到自身口语表达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纠正以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3]。例如幼儿教师向幼儿询问“谁是你最喜欢的人”,假若幼儿仅回答“爸爸”二字,这时幼儿教师就需要让幼儿注意到话语的不完整,如“你最喜欢的人是爸爸”。诸如此类的教学过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枯燥乏味,但这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最基本手段。除此之外,口语表达的训练也可以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其他各项活动课程时,也应当将口语表达训练融入在其中,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从而实现既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够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四)借助游戏活动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对其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而正是由于幼儿热爱游戏这一共性,才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往往都是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的。因此,要提升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其中游戏的身影是不可或缺的。幼儿教师要充分结合周围的教学资源,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展开合作交流,使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清晰程度。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游戏,以纠正幼儿的发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班级内的各个区角展开与口语交际有关的活动。比如可以在社会区角构建超市情境,让幼儿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在交易买卖过程中,更为直观地认识到超市的购物流程以及应当如何用语言解决各种交易小问题等等[4]。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能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与家长做好沟通,使家长在与幼儿出游时,也应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口语表达:家长可以布置给幼儿买东西、付钱等任务,让他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小大人”的成就感,也锻炼了他的自主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在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性,还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经验,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幼儿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手段,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口语学习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参照实际教学要求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展开训练,继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习惯,促进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以及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丽,王洪翠.巧借幼儿一日生活,提升幼儿口语表达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1):39-42.
[2]安雪莲.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31):181.
[3]万梅.幼儿语言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9(22):221-222.
[4]王娟,朱学娟.提高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指导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9(07):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