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德育工作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教师也是班级工作的舵手,不仅要教授小学生知识,而且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本文首先提出现阶段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而后指出有利于推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部分措施,以供班主任参考借鉴,望通过文章提出的建议能够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提升。小学教育的起点和核心是品德教育,德育工作内容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和身心健康,班主任更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借助恰当契机促进学生品格的健康发展,为小学生做好榜样,为他们创造一个品德良好的环境,向小学生传递更多正能量。但由于社会现状和现实原因,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推动困难,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但经过思考和研究,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能为班主任减轻负担,帮助班主任推动德育工作的进展。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轻视德育工作现象
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小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小学生品德修养的现象。班主任需要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因此容易把重心偏向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从而放松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其次,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常常体现在举止、言谈等各个方面,这也是导致教师容易忽视观察小学生行为的原因。部分班主任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做出错误的行为属于正常现象,小学生成长到一定阶段就自然会改正不良习惯。其实不然,例如,如果班主任对小学生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视而不见,学生在往后的生活中就会逐渐养成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届时要改正就更加困难。因此,班主任应注重德育工作,从小抓起,严肃对待。
(二)班主任自身行为不规范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起到班级领头羊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但部分班主任自身行为不端正,出现在办公室内大声说话、随地吐痰、不按规定上下楼梯、对学生说一些带有攻击性语言等不文明行为,不仅不能为小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反而造成负面影响。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受到班主任的错误引导,就容易出现对同学不友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外号等不端正行为。班主任自身行为的不规范,容易阻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班主任应严于利己,约束自身行为,为学生做好表率,塑造班级良好的班风。
(三)德育工作形式过于单一
德育工作的形式过于单一,部分原因是班主任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偏向于说教,往往停留在口头教育,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灵活多样的形式。班主任通常会应学校要求,在开展班会时才对学生们日常工作做总结,对优秀学生口头表扬,对犯错误的学生口头批评,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改正。刻板的教育形式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而学校对下达的德育工作的形式也停留在班主任多做总结,小学生制作每月弘扬优良品德的板报上,此类做法无法约束小学生的自身行为,更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因此,班主任应多思考,制定不同学生的不同措施,制定更多能够激励学生的教育方法。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一)提高德育的重视程度
小学生现处于低龄阶段,虽然性格顽皮,但可塑性强。如果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若处处得到班主任的监督和引导,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就能成为一个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的学生。想要顺利实施品德教育,关键在于班主任端正教育思想。班主任被学校委以重任,有着教授知识和组织学生的双重任务,更应该在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提升思想品德。首先班主任应当了解品德教育的工作对小学生未来的人身发展有的持续性作用,班主任重视起来,才能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品德教育。在班级内,应时刻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如小学生踩踏校内草坪,班主任看到应及时给予制止,并告知花草都是小生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随意踩踏,如果有其他同学这样做,也要及时制止。这样才能慢慢地提高德育的重视程度。
(二)班主任做到以身作则
小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是非对错、利弊关系考虑得不全面。小学生看到班主任在操场上随地乱吐痰,可能也会模仿班主任的这种不良行为,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就阻碍德育工作的进展。品德教育内容琐碎,但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应该发挥好表率作用,用正确的言行感染学生,让他们从内心受到触动。例如,班主任做到与其他老师和睦相处,把不能再使用的粉笔头放进盒子里,尊重每一个小学生、温柔耐心的与他们沟通交流,这些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逐渐地,就会自觉地做到把拉近扔进垃圾桶里、不给同学起外号、礼让同学、有序上下楼梯。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只有班主任做到以身作则,学生们才会效仿班主任的作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
在新时期品德教育阶段,班主任应学会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在德育工作中应淡化批评形式,引导正确行为,多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信心。班主任应多观察,发现学习成绩的点滴进步、不再迟到、上课更加投入、与同学和睦相处等闪光点时应给予褒奖,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学生家长共同联合起来,做到把德育工作延续到小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创建群聊,让小学生家长在群内分享生活中学生的行为,如父母到家时知道给他们端一杯水、父母做饭时主动帮他们择菜等,引导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进步,也为其他学生树立典范,促进共同进步。鼓励家长指出学生错误的行为,例如对长辈没礼貌、与小辈争抢玩具等,共同讨论措施,使家长在空余时间也学习到家庭教育的方法,班主任则能够及时了解到各个学生的情况,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品德教育。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是一份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捧起热爱之情,拿出十足的耐心和细心,多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多给予正确的示范,多鼓励行为规范的小学生,更要学会借助现有的条件,发挥家校联合的作用,帮助班主任共同监督、引导学生,提高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时刻牢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到约束自身行为,做好学生榜样。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努力,并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刚.激励方式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融合途径[J].散文百家(下),2019,(9):39.
[2]汤颖燕.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运用探微[J].成才之路,2019,(5):15.
[3]李萍.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在班主任工作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8,24(51):170.
[4]刘亚群.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1):227.
[5]高芳.班主任在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9,(10):256.
[6]伍素和.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神州,2019,(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