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要加强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作为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在帮助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笔者首先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其次针对如何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提出若干有效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有效措施
班主任不同与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由于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因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将良好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班主任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重视德育工作,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一)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因此大多数班主任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学习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讨论的是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而关于德育方面的问题却得不到足够重视。一方面,班主任认为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提到过德育相关知识,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已掌握基本道德,不需要再花额外的时间去重复、强调。另一方面,许多班主任认为家长应是德育工作的主导者,班主任在学校的作用就是督促学生学习,并不需要做德育工作。这样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初中生正处在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下,班主任需对学生的道德观形成有正确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作为班主任应该重视起来,将德育工作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中。
(二)班主任缺乏德育工作的相关培训
在初中学校中,大部分班主任由任课教师担任,班级管理方法往往是经验所得,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班主任培训。尤其在德育工作方面,仅凭教学经验来开展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在德育工作开展前也一般不会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等德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班主任没有德育工作实践经历又缺乏德育工作的开展经验,这导致实际德育工作出现许多问题。德育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班主任应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单纯讲解仅有的理论知识是错误的工作方向。而缺乏系统培训的班主任的德育理论知识不足够,德育工作能力较差,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只关注到表面,形式华丽而内容惨淡,不能深入学生中对学生进行正确支持与引导,对学生的道德能力提升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德育教育观念与德育体系落后
现如今,一部分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德育教育不同于日常教学,不需要创新教育方法,仅通过说教灌输即可。因此,在平常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通过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对道德层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或者在班会中过讲解事例与道理来开展德育工作。如此偏离实践只谈大道理,这样的德育教育观念是十分不到位的,不会对学生有积极作用,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另外,学校落后的德育体系也阻碍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班主任系统的德育培训是建立在学校完整的德育体系之上的。然而,在一些初中学校中德育体系不完整且模式落后。学校无法通过系统培训将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有效提升,也不能过掌握规范、合理的德育教学方法,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果评价制度欠缺,严重阻碍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措施
(一)丰富教学情境,加强德育渗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中丰富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班主任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将德育教育渗透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学习生活的规则。班主任可以在课堂设定“坐地铁”的生活情境,学生分别扮演大声喧哗者和乘客。在此情境中,大声喧哗者在乘坐地铁时扰乱地铁乘坐秩序,影响到地铁公共空间的其他乘客。乘客对大声喧哗者进行劝说,从社会规则和道德层面对大声喧哗者的行为进行批评。在这样的情境表演课堂中,学生更加明确社会规则,同时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水平。
(二)提升教育能力,培养德育素养
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的自身道德修养。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不断加强德育的理论学习,学习他人优秀的德育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这样在学生间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够得心应手。同时,在班主任在与学生的长时间接触中,班主任能够通过自身行为来对学生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初中学校也应当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表扬工作开展优秀的班主任,并以他们为榜样,号召全体班主任们向榜样学习、进步,以此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经验,丰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还可以邀请德育专家对班主任做系统的德育培训,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扩展教育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断应用。班主任可将道德与法治中的德育案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吸收度。班主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音视频、动画、幻灯片演示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同时,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例如,在学习法律法规相关内容时,班主任可在班里播放《普法栏目剧》、《社会与法》等相关视频,让学生在实例中感受法律的力量。总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教学内容,感同身受,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四)开展课外实践,德育融入生活
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当中,要想让学生充分提高道德水平,班主任应适当开展课外实践,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比如,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班主任可带领学生到福利院献爱心、博物馆志愿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性格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对于事物的感受比较细腻敏感,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德育融入生活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正确引导。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利用班主任的教学优势,真正走入学生当中开展工作。同时,创新教学方式,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活跃起来,将德育教育变得有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亭.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6)
[2]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0):165.
[3]黄盛富.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起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第14卷(3):14.
[4]赵刚.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J].学周刊,2020,第6卷(6):171.
[5]金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20,(10):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