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青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承担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历史重任,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要在平时的上课、班会上渗透德育教育,为社会传输高素质、高品德的好青年做好准备工作,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流传,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思想指导意义,小学在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中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但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应该融合在平时的教育中的,因此,目前来看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探究,再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实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融合
前言: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在很多大城市已经进行迅速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基本前提之下,我们的素质教育在一些边远地区或者是农村地区的学校还是不够普及,绝大部分的任课教师还是有一份想要不断学习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热情[1],其中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以后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影响深远,但是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尝试的教学过程,而且进行德育教育本身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够真正地做到逐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呢?下面将简单的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和实践经验。
一、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主动关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疑给我们教育者提供了教育学生的正确思路,学生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够主动地去探求真知,去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因此想要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就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不断地发现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些趣味性的、新颖的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并以此作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偏重点[2]。让学生在同学们面前共同分享自己关于传统文化某一点的看法,积极地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不同于他人的思维创作,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要从肯定的方面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品德上的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之前网上流传恶搞伟人、恶搞传统文化的现象,就可以在学生中展开一场辩论或者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增加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整合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中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当中,各个方面都可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当中,就要长期的有意识的对这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们能够获得较高的品德修养。在平时的教学备课当中就要整合各方面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不是传统的进行说教,而是以有趣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究。教师要有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考虑传统文化的渗透,而且要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到教育的痕迹,却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三、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关注传统文化、阅读相关书籍
在日常教学当中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长期的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获得独特的思维能力,对于传统文化的评论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构思,不受他人思想的影响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于客观存在的现象背后有自己的思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也许对于一些同学某一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什么震撼之处,但是对于有的同学就会引起心灵的共鸣,进而产生一些不同于他人的想法,教师要在教学与评价的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启发、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表象背后的深刻内涵独立地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同时也要抓住生活实践中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帮助学生开启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大门,比如在语文的阅读课上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通过文字描述和书中故事的渲染,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比较差,学习动机不够强,就要多一些插画类的书,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进而热爱传统文化,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一个和谐的德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实践的德育教学当中需要营造良好开心的课堂氛围,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欲望,师生之间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有利于情感的交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将丰富的情感寄托在教育当中,通过语言上和情感上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激发学生对于自己情感的认知、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以及以后毕业的责任感,和谐的德育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表达十分的重要[3]。但是在我们平时的课本当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不是很密切,但是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在端午节放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故事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增加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民族自豪感。或者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利用生产和生活当中的实践,在实践当中了解传统文化,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板报设计比赛、征文活动等,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一些多媒体的动画进行学习。笔者所在学校,就通过画脸谱、唱京剧、剪纸窗花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三国人物、名人雅句、传统节日等。通过在校内设立二十四节气种植区,分年段朗读节日古诗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在活动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多媒体渠道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达我们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广泛和共享,现在小学的教室里都有一些多媒体的设备,因此我们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视频,甚至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纪录片的电影等,在观看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讨论和总结,在德育教育上进行升华。通过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可能对于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更加感兴趣,这样的教学手段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帮助教育工作者达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六、总结语
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与时俱进,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学生们具备了高道德、高品质、好人格的优秀品质,对于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责任心并想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创造力的人才,热爱祖国,有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这就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为之奋斗,在平时的教学中用正确的方式将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梅.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2):174-175.
[2]韩生功.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2-83.
[3]尤琳.小学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J].冶金管理,2019(1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