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创新路径浅述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唐小翠
[导读] 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不断演练和发展过程中越发得到人们的喜爱。中职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感受祖国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课堂需求,教师应当探索最为高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到舞蹈背后的内涵和情感。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意义并对中职舞蹈教学方案进行创新。
        关键词:中职;民族民间舞;意义;教学措施

        当前的中职院校对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较为传统,主要包括口头讲解、组合分类、动作演示等,学生在这些教学模式之下感到十分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综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进而提升中职舞蹈教学效果。
一、民族民间舞对中职舞蹈教学的意义
(一 加强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
        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解放天性,通过动作来感受到舞蹈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照着教师的表演来模仿,主要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的模仿,这与传统文化教学有相似之处,都是教师带领着学生来感受舞蹈、学习舞蹈、体会舞蹈,从而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表演技能时就会自己创新创作,结合所学的舞蹈知识和动作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是学生深刻理解舞蹈内涵的结果。
(二)促进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
        中国民族民间舞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民间舞就是他们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具有很好的欣赏和传承价值。随着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将民族民间舞融入到中职教学中,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到伟大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此外,我国多具创新人才,在学校中推广民族民间舞文化,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民族文化并将其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促进文化的不断创新,展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
二、中职民族民间舞的创新教学方式
(一)利用特殊场地创设舞蹈情境
        民族民间舞区别于其他舞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具有独特的舞台和服饰,能够展现出特有的民族气息。对此,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在中职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特殊场地来为学生们创设独特的舞台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感受民族民间舞,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
        教师对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是舞蹈场地的创建,由于中职学校教学设施的局限性,教师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的舞台场景设置。对此,教师需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来为学生们创设虚拟情境[1]。

例如,我们在教授《幼师舞蹈》下第五章傣族舞蹈时,教师通过智慧黑板,在电脑上投影热带雨林、吊脚楼、着傣族服饰的姑娘等具有傣族气息的场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场景之中,感受当地人的民族风特点、生活特点等,再加上傣族音乐和教师的言语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2]。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学习傣族舞蹈,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把握风格特征。其次,如果中职学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预算充足,应当组织学生们参加民族采风活动,真切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学生有了这样一段经历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的表演过程中回忆当时情境,增强表现力。
(二)注重情感和情绪的交融和衔接
        民族民间舞非常注重表演者情感的表达,这样能够使舞蹈更加完整、丰满。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们情感、情绪的交融和衔接,让人们通过舞蹈来传递出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例如,我们在《幼师舞蹈》下第五节《蒙古人》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尤其注意蒙古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舞蹈来展现出他们生活和思想。我们应当利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将情感分成不同的情节,学生们通过情节来展现出层层递进的情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的情绪,进而体会蒙古人的情感特点[3]。在《蒙古人》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们注意蒙古人的肢体动作,适当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让观众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和豪迈。此外,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蒙古舞的起源和背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更加了解蒙古舞的内涵,使得表现出来的舞蹈情感更加丰富,有感染力。
(三)注重舞蹈文化的传输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对民族民间舞情感表达过程中产生差异。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输,利用课堂机会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各民族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独特的精神魅力,引导学生们多加感悟,体会其中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多组织一些民族文化参观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更加深刻舞蹈的精神表现。例如,我们在教学蒙古族舞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安排学生们观看有关蒙古的电影,听相关音乐,参加社会上组织的民族文化风俗节活动,充分感受蒙古大草原、驰骋的骏马、大碗的酒肉等,进而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优化,推进舞蹈精神的完美展现[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舞蹈素养,更是为了满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需求,旨在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对此,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们舞蹈感染力的培养,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以及社会资源来帮助学生深刻对舞蹈内涵的体会,感受舞蹈背后蕴藏的民族文化,展示出情感与情绪的融合和衔接,使学生表现的舞蹈更加具有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中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豫曦.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对中职学生舞蹈学习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11):101. 2018.11.071.
[2]景文雯.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在舞蹈职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8,0(8).
[3]杨志浩.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在舞蹈职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181. 2016.26.216.
[4]段曌.民族文化在艺术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运用[J].艺海,2017,(12):113-115. 2017.12.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