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课堂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核心地带,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课堂,开启学生乐于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智慧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立足中职课堂现状,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数控技术;智慧课堂;微课;手机;中职教育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从现在起到2035年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划。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大门的重要途径。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开启学生乐于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对支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份,又随着校园4G网络的全方位覆盖。手机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课堂教学。中职生自身控制能力较差,对于新事务和敏感信息兴趣浓厚,“低头族”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和手机之间的争,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育问题。但直接切断手机与学生的直接触,只治标不治本,而如何利用手机完成教学变“害”为“利”的方法,让手机成为辅助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学校4G网络的覆盖为智慧校园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学校一直创建的卓越课堂也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智慧课堂围绕教育的核心业务“课堂教学”,提倡“技术改变教育”,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带来教育的深刻变革。
二、中职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特长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正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首要任务。如何改变中职学生 “低头族”现象,让手机等信息化手段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什么是“智慧课堂”
所谓“智慧课堂”,是指利用校园内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可以通过“教师端”实现“备、教、改、导、考”的全面教学,而“学生端”则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交互功能,可以全面记录包括错题集在内的学生成长轨迹。教室内,师生通过“超星”软件,实现横跨三大移动平台、兼容有网或无网环境下的无障碍交流与互动:教室外,除了满足日常的学习与交流任何时间需求外,还实现了“泛在教学”,即老师可以在任何地点如同在教室内一样实时讲解PPT,使得“空中课堂”进行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实现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要求。
四、构建中职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通过对学术界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搜索和梳理,发现目前就智慧课堂方面的研究文献高达1979篇。而其中专门针对中职学校智慧课堂的研究文献仅103篇,无核心期刊文献,中职数控专业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抓住这个点进行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慧课堂的发展途径研究
2001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出版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的意蕴》一书,开启了智慧教育的研究。2010年美国罗斯林高中将iPad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英国的James Dooley 2011 年在埃塞克斯大学在教室中嵌入众多信息设备和多模态传感器,具有个性推送、智能预测等特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新加坡在其 2015计划中提出实施智慧教育计划,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学生。
(二)智慧课堂的价值意义和培育现状研究
智慧课堂起源于智慧教育。国内智慧课堂研究起步较晚,从近年来论文的发表情况来看主要有两个方向的研究:一个是从培养学生解决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知识的学习不是依靠教师的灌输,而是依靠智慧的教学策略;另一种是从构建课堂教学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课堂,如借助于物联网感知、大数据、电子书包、云计算、智能交互等信息技术,创建一个适合于教与学的现代化教学环境。目前国内主要侧重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较少,主要是学习工具的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专业性很强的中职教育方便智慧课堂的应用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智慧课堂在中职数控专业的应用研究
中职教育是培养国家经济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实现智慧职教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有更好地与信息化手段结合,构建智慧课堂,开启学生乐于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才能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智慧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关注并研究和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五、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并非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不是单向直接的,而是通过与其他人协商、调整和修正逐渐获得的。智慧课堂建立在网络平台上,师生通过该平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之间共享资源。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体需求。相应的教学活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得到关注。智慧课堂可以满足学生的人性化需求,也可以顾及学生的情感诉求。
六、中职数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数控专业智慧课堂教学结构
1.情境创设,开启智慧。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学生兴趣。可通过图片、教学微课、学生小话剧等形式,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开启智慧。
2.合作探究,增长智慧。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任务驱动,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共同探索,观点碰撞,取长补短,形成统一结果。
3.交流展示,碰撞智慧。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知识点交流展示。其余同学观看,相互交流讨论,形成本组最优的知识点方案。这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所产生的思维冲击力远胜于自我思考和学习。
4.实践检验,验证智慧。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可以通过零件加工或者使用相关实践设备(仿真软件、二维三维软件等)进行验证。从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5.总结评价,导向智慧。教师结合各小组的表现予以科学评价,并通过图文总结知识点,将学生思维导向正确真理方向。
6.拓展提升,生成智慧。根据新知识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分析现象、活化知识,学以致用,进而深化知识、生成智慧。
、
智慧课堂研究线路图
七、结语
通过打造智慧课堂,进行智慧课堂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中职教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利用手机、4G网络、课堂软件,开展翻转课堂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职业教育在“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改革创新中增添动力,真正培育出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智慧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房婷玲, 曹菡, 王长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7(3): 77-83.
[2] 王晶.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探究[J]. 知识经济, 2017(2): 94-96.
[3] 刘北佳, 邱景辉.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7(4): 66-69.
[4] 王帅国. 雨课堂: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 现代教育技术, 2017(5):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