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学与平面设计教学的整合探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韩金汐
[导读] 平面设计专业是中职教育单位的重点,而美术则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平面设计专业是中职教育单位的重点,而美术则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设计需通过图案设计、符号设计以及文字设计等众多形式予以实现,而美术课程恰好是对上述要素的最佳诠释。平面设计以及美术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因此,将两者整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教学;平面设计;整合探讨
引言
        平面设计是中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设计的实用性以及审美功效都是最为突出的,其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刊物的设计制作之中,而且还获得了广大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视。许多中职院校为此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用以培养更多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
1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平面设计属于跨领域学科,涵盖美术、计算机以及人文等相关学科,需要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中职学校校普遍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但大部分课程延续的仍是老一套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缺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和片面,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1.2 创新思维与美学思维培养重视不够
        平面设计与美学息息相关,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除了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之外,还要有较好的美学基础,有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现阶段,市场上平面设计作品比较多,如何使作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增强创新意识是关键。但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缺乏实质性创新思维与美学思维的培养,还是只着重于对学生设计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仅仅学会了技巧,以模仿为主,独立设计能力较差,作品缺少特色和灵性。
1.3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中职学生相对其他高校层次学生而言,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导致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知识时相对困难。其次,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习平面设计课程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良莠不齐,也成为了后续课程学习的障碍。再次,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功底,对审美与色彩常识的掌握不足,而平面设计课程普遍对这方面要求较高,使得该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2 美术教学与平面设计教学的整合的策略
2.1优化课程设计、加强职业导向
        学校可以开设美学类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美学基础和审美能力,充实学生美学理论修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应用于平面设计课程,教师首先将相关的知识和教学视频上传至超星学习通或者蓝墨云班课等教学辅助平台,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头脑风暴和网上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时答疑解惑。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缺乏实战的机会和对专业相关产业发展方向的认知,产教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也成为中职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企业开展实习,并承担一定的实际任务,这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相关产业的前沿方向,也能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这对快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促进美术转换
        中职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平面设计作品的专业性。因此,教师应该对其予以充足的重视,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一言以蔽之,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形成感悟美学的能力。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类课程必须要和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各个课程形成连接态势,以此来助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能力。一方面,中职教育单位使用的公共艺术类课程的美术教材需要和当前我国各大初中教育单位使用的教材相互衔接;另一方面,各中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精简基础知识的讲解流程,并在课堂中穿插大量有关美术的知识要点,用以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其版式设计能力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专业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是将文字、图片等元素进行融合处理,进而形成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这是平面设计领域的核心技巧。一般来讲,平面设计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视野,以跳跃式和混合式为理念来设计相关的平面作品。此外,版面设计还对文字内容、颜色使用具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因此,开展美术鉴赏活动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术门类繁多。各个历史时期所涌现出的美术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时代气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从自然、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作品,用以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美学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平面设计做铺垫。
2.4 注重实践教学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平面设计对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要求极高。然而,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便是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设计出更为优秀的作品。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方能实现。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2.5 因材施教、尝试分层教育
        传统授课方式多以“教师的讲”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很多时候学生都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转变了过去以教师讲解为主、学习被动练习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要基于学生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来判断,并且这种判断一定是动态的,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差异性才会真正显现。对基础稍微薄弱一点的学生,教师应多帮助,有进步要多鼓励,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更多的是教授他们学习技巧,引导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注重创新意识培养,让学生能尽早独立完成项目,并形成个人特色。教学中还应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前沿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引导者的角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结合阶段性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要建立多个角度的评价,例如作品是否有创造性和时代性、构图方式有没有个人特色等等。
3 结语
        总之,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有机融合美术教学将会为学生提供更为坚实的学习支撑。学生可以在美术鉴赏、审美活动中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能力,其美术观念将会逐步增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这样一来,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可倪.基于文化视角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究——以《Photoshop平面设计》为例[J].艺海,2019(09):120-122.
[2]王静.“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8):163-164,167.
[3]]陈亚莉,刘亚鹏.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0):221+226.
[4]郭晓清.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高新区,2018(14):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