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的中西结合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窦真
[导读]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工作。在进行工作学习以及各类教学讲课的过程中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工作。在进行工作学习以及各类教学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思政课堂与教育本体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必须将思政课贯穿到中职英语教育的始终,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将思政课与中职英语教学工作进行具体化的结合,根据实施情况将思政工作与英语教学创新化结合。本文将从“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结合的现状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列举教育案例,探究“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结合的切入点,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爱国情怀,最终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英语教学
一、“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结合的现实状况
        1.“课程思政”的具体意义
        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从而才能发挥教育真正的目的,实现育人的价值和功能。“课程思政”便是根据新时代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及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的理论,坚持把思政课的建设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同时促进创新理论的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入每位中职生的心中,贯穿课堂内外,贯穿教学始终,确保思政课堂和当地的中职英语教育共同前行,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2.“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课程思政”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后,各大地方高校便根据党中央要求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同时开启了建设的新的热潮,当然除了高校响应之外,各大中小学以及中职学校也列出了自己的思政课程计划表。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课包括中职英语教学,在进行中职英语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必须也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始终,从最开始的教学设计到设计真正实施的授课过程中,以及最后总结提升时,中职英语老师必须强调思政的重要性。只有将思政课真正贯穿才能起到教育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家国情怀。综上,便是“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的中西结合的意义。
        3.“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结合的现状
        到目前“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课程结合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即以教师为中心而没有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而不是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为主。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研讨时,我们仍然把传播知识,掌握英语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标,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技巧的能力。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并没有提高本身对思政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可能认为思政课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思政课老师或由班主任来进行,而与其他的教职人员没有关系。但倘若有此意识,掌握的理论也不精准,不能很好地将目前国家形势以及思政理念正确传授给同学,这样以来达不到思政课与中职英语教学结合的标准,反而有悖于相关理论。
在教师进行教材内容处理时,忽略了中职英语本身知识体系与思政课的结合点。在所选的教材中多为西方社会的文化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只依靠于教材,过分强调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样不利于中职生系统深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风俗习惯,可能会出现盲目的跟风崇拜的现象。所以在进行讲述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以文化为切入点讲述中国文化背后的内涵。
在进行思政课与中职英语结合时,创新点不够。目前中职英语教师仍习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时只是关注课程本身的词汇、文章和段落,学生只能被动记笔记和听课,丧失了自学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师进行授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思政课堂的创新。
二、“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的中西结合
        1.提高中职教师思想政治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必须要思考三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怎样的途径培养人?为谁来培养人?这也是中职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只有明确三个问题的答案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表面上来理解,再根据理解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进行中职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具有“四个意识”的人才,也就是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必须要增强四个认同,在进行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培养现代化、德才兼备的人才,除了借助英语专业课的知识力量,还要发挥出课堂思政本身能带给我们的思考性力量。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意识。
        2.研读教材内容,寻找结合的切入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一部分均可采用通用模版:Task1和Task2以认读单词和词组为主,单词的讲述不仅仅停留在单词的拼写、音标的认读,而应该根据单词的具体意思进行知识的补充,补充其应用或者和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进行“Bohai Bay”、“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等词组讲述时,可以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的讲授,秦始皇的贡献等。Task3讲述句型,在进行例句的讲解时,我们可以具带有文化和政治色彩的中文句子进行对应训练。Task4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英文情景剧表演,给定与文化、思想有关的主题,用所学词组、句型编排情景剧并进行表演汇报。Task5是对知识的检测,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进行。在学习“TableMannersinDifferentCountries”这一节时,可以采用刚才谈到的五种Tsak方式,对比东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讲解中国餐桌礼仪,编排情景剧来巩固学习效果。
        3.创新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在学习“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这一章节时,教师可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给出的案例中,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结合。比如给出中国不同地点的情况,让同学们分析每种地貌或不同地域下去银行的方式,体会差异,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倘若讲述的课本内容设计到科技英文单词,例如讲述高铁、支付宝、网络购物等词汇时,可以结合同学们的生活,请大家谈谈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变化,进而传递正能量,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利用科学技术为国家贡献力量。学生进行完相关的活动后,教师必须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另一方面必须要将“课程思政”的效果反映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上,可以针对同学的评价以及教师之间的评价进行思政教育的调整工作,从而确保学生能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教育教学从来都是互相关联以及互相支撑的行为,在进行课程思政和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细微的切入点来进入,不需要快速掌握结合的方法,只需要相关人员从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入手,做好学问的同时也要做好真人,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思政课堂与英语知识的传播进行中西结合,认真研读教材,寻找教材中能将英语课堂上出思想政治味道的内容,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 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R].新华社,2019-01-21.
[2]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 工商学院学报,2018,34(5):126-128.
[3]于向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 政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19-03-27(6).
[4]何涛.在英语教学中更好融入思政教育[N].光明日 报,2019-05-2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