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中国战略是近年来我国一直稳步推行的国家大政方针,目的是要改善当前我国人均锻炼时间少、人民身体状况整体呈现亚健康的问题。而青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以及体魄更是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也旨在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体育方面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将从青少年体育训练的问题入手,并提出提高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
前言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段时间正是挖掘青少年体育天赋并且加强训练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健将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国各地有许多关于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的组织和机构,目的是想要系统化的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让我国也能成为体育大国、人才强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组织、结构、训练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的质量,要想提高其质量是需要政府以及教练员等多个主体、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来进行实践的。
1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的质量和成果是需要多方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够有所突破的,目前我国在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使得我们体育业余训练培养职业运动员的成果下滑,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于重视体育训练而轻视文化教育[1]。目前我国各业余体育训练基地多过度关注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而忽视了青少年文化课的教学。要知道从业余走向职业的道路无异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真正能够依靠体育出头的青少年很少,大多数人可能都只是达到了一个健体的作用,这也就使得青少年离开业余体育训练基地后的生活难有保障,使得家长对体育业余训练保持着一个怀疑的态度,不愿意将孩子送到训练基地,在这过程中就有很多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被埋没。
二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投资条件有限。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组织较为松散,各自为政,整体的训练水平传统化严重,未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此外各组织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像是游泳池的设备老化等问题频现,影响了体育业余训练的效果。
三是竞争杠杆作用弱化。目前各地的省运动会都呈现出一种半瘫痪的状态,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竞争环境,而像是国家奥运会又是群龙盘踞可能有很多青少年还未准备好就已经被淘汰了,这就使得青少年对体育训练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不愿意认真训练,浪费了自己的才能与天赋。
2提高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质量的有效方法
2.1以精神与物质双奖励激发青少年进行训练的兴趣
青少年是体育训练的主体,是训练成果展示的载体,是未来国家所需的体育储备人才。因此,若想要提高体育业余训练质量,首先就需要青少年对训练仍然抱有热情。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也是青少年最能够有所突破的关键期,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标准以及竞争杠杆的弱化,使得青少年参加体育业余训练的积极性不高[2],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应该以精神与物质双奖励激发青少年的训练兴趣,也要通过增加竞赛机会来激起青少年的好胜心。这就需要:首先各体育业余训练的组织或者机构可以先在内部制定明确的奖惩标准,对在训练阶段有优异表现的青少年可以提供全组织通报表扬等精神奖励,也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奖学金等物质奖励,通过双项奖励能够最大限度激发青少年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其次,省体育竞赛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不能够及时的举办,但是可以以市为单位、以县为单位或者是各个体育业余训练基地联合举办一些小型的竞赛,让青少年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也能够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学习双方的优秀训练经验,提高体育业余训练的质量。
2.2完善教练员队伍的管理标准
教练员是业余体育训练的执行者,对青少年体育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前景有着直接的影响。教练员是青少年体育方面的教师,主要职责是教授青少年训练的技巧、保证青少年在训练时的生命安全、做好青少年心理调适工作等。而我国目前各体育业余训练机构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教练员问题:教练员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还未接受过系统化的训练,这也就使得训练的效果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水平与能力不足还极易出现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受伤的情况,要知道有些受伤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可逆的身体损害,一方面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青少年可能也会因此而永远失去走向职业赛场的希望[3]。因此,要完善教练员队伍标准,为此可以明确教练员管理制度、惩罚制度,可以通过加强培训以及引入高水平的教练员来提高整体教练员队伍水平。
2.3做好体教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重体育业余训练、轻文化课学习是体育业余训练组织的通病。一方面体育业余训练最初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人的身体素质是需要通过不停的锻炼才能够有所突破的。这也就使得青少年的文化课被弱化的情况出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毕竟能够走过独木桥的青少年还是少数,那其他青少年该如何在社会生存是各组织、政府、学校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为此,应该做好教体融合,在保证科学的训练的强度的同时也要安排合适的文化课,让青少年可以以体育特长生等方式参加中考或者高考,而训练基地则要关注青少年文化课的培养结果,让青少也重视文化课,从而使得青少年能够无后顾之忧。
总结
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主要存在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比例失衡、投入力度不够、投资条件有限以及竞争杠杆作用弱化等问题,并且不少体育业余学校闭关自守使得青少年的体育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高。针对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发力,具体措施就是:首先就是要全面调动青少年运动的积极性与兴趣;其次是要完善教练员队伍的管理标准,提高他们的技能以及智能教学水平;再次是要做好体教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就是要做到训练科学合理,为国家体育运动培养更多出色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赵翠青. 基于知识图谱视角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现状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
[2]蒋少晨. 四川省青少年业余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
[3]刘宗伟. 昆明市区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市场的可行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