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中实践性强的课程之一,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形式受到学校管理者意识以及体育教师个人思维的影响,在内容设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体能训练属于体育课程教学中基础性的一环,因此结合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能训练;现状;策略
引言
体能是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通过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表现出来。它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三个构成因素。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期,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完善体能训练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存在感较弱,在学校的发展受到其他课程的影响,在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实践性等属性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约。从宏观角度来看,由于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引导力不足,体能训练量也有所下降,不能满足既定的教学目标,且在社会层面的属性同样缺失,进而导致难以满足现实的社会需求。换言之,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较大的漏洞,尤其是在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与指导上,尚需要完善与充实。因为体育课程社会属性的缺失,必然对学校体育教育做出更高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实际的社会需求,做好技能、体能之间的平衡工作,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适合的教学策略,并做出统筹规划安排。总之,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制于诸多的因素,导致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现象也是真实存在着的,因此要合理修订教学大纲,设计体育教学,增设体能训练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教学制度优化
教学制度对高中体育体能训练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下,学校应当对教学制度进行优化。学校应当提高对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设置恰当的体能训练内容,要求体育教师依照内容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为了确保高中生体能训练学习效果良好,建立体能监测体系,以此来检验教学效果。
(二)注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身体练习,还应当利用室内课堂或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运动生理学知识,明确体能训练与饮食、作息习惯的关系,掌握训练计划的制定,学会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练习方法等。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能训练知识,不但能提高课堂练习效果,增强学练的自信心,还能促使学生课外积极参与体能锻炼,保持体能训练的持续性。
(三)实施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安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体能训练也是一个长期坚持、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坚持的不仅是训练,还有个人的意志;而积累的也不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有体能技巧的掌握与应用。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然后让学生按照相应的计划表展开日常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有目的、有安排地训练,而且还能体现出训练周期以及训练阶段。这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计划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研究。在此,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骁勇组”、第二层次是“稳健组”、第三层次是“进步组”。随后,教师再将不同的小组进行男女性别的区分。通过这样的方法,把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归类划分,然后再进行体能训练的计划设计便会顺利很多。在此,教师便可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强度的体能训练计划安排。如,面对“骁勇组”的成员,教师可以多训练学生一些体能技巧以及体能深化的内容。在面对“稳健组”的成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强化训练以及“微跨度”训练。利用这样的训练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能综合素养稳定提升。而在面对“进步组”的成员时,教师便需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如在田径项目中,可通过由弱到强的方式,或者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对其进行训练与引导。
(四)注重体能训练的全面性和趣味性
体能是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它通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这五种素质对体育竞技比赛、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都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想瘦哪里练哪里”的误区,将发展与健康相关体能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体能有机结合,促使学生五大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到某一项素质时,要注重上下肢、各关节的全面发展。体能训练对身体和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训练后的肌肉酸痛也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体能教学,比如与音乐与韵律活动结合的体能练习、通过游戏或竞赛方式进行的体能练习、结对互助的练习等,也可以针对学生喜欢篮球、足球等项目的特点,进行专项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五)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在高中体育教师队伍中,各校园都强调要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体育教师团队。在此基础上,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业务技能的要求就会更高。针对类似情况,校园务必要体现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以及体能训练当中的主导地位。
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的基础,首先需要保证少年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以及健康的心态与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在此,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可以为学生实现以上的目标。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学生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渗透。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教学的时候,务必要重视对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并且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群体性差异设计不同的方案,开展不同的计划,实施不同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薛萌.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有效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141-142.
[2]郭国谨.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4):75-76.
[3]曲成淼.高中生体能训练的方法及具体实施办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