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推进环节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将我国大江南北的乡土人情、自然景观等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实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同时也辅助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美术教学相比,依然存在师资欠缺、教学资源及工具贫乏等现象。因此为促进农村美术教学更高效地利用乡土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乡土资源在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乡土资源; 农村美术课堂; 实践研究
乡土资源存在形式多样,如古建筑、天然景观、风土人情等,其在农村地区的分布从数量和质量来看都较城市更为富饶。农村美术教学若能够将其抽象、运用到课堂中,既可以扩大农村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容量,又能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向传统文化的靠拢,加强凝聚农村的文化向心力、提升人才保留力。
1.乡土资源进入农村美术课堂的意义
1.1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乡土资源是一个个地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物质产物,囊括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但在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终端、游戏电子产品等占据了青少年儿童的大部分娱乐休闲时间,使得青少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直线下降,进一步导致部分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在农村美术课堂中将乡土资源抽象为教学资源,通过带领学生领略乡土资源所传达的美学,提升学生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保障传统文化的绵延传承。
1.2丰富农村美术课堂的可利用资源
农村美术教学相对于城市的美术教学,教学条件、方式上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且教师资源匮乏或已有教师水平限制,导致农村美术教学质量不高。如在部分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以教师对于课本上的有限资源进行讲解,学生练习描摹,教师评价为主展开,学生的练习目标数量少、教师的主观评价等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到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中,丰富美术教学环节已有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如带领学生发现、想象、描摹身边乡土资源所展示的美学,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实现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取最大教学收益。
2.当前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低
农村美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在中小学教学环节中,美术被视为副科,其存在主要是为了针对其他科目学习出现的学习压力进行调节,因此美术课程安排密度小,通常表现为一周一次甚至面临大考的年级直接取消美术课程等。此外农村美术课程教学对于非专业学生的要求较低,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任务量较小,缺乏作业任务对于学生的督促,导致教学效果不高。
2.2 美术课堂教学条件限制
农村美术教学条件限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术专业的教师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学工作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保留力度不够,导致学校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学人才;在某些落后农村地区,美术教学工作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使得农村美术教学环节中整体美术教师水平有待提升。
二是落后农村地区展开美术教学的硬件设备资源贫乏,如多媒体设备投入使用限制,使得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方式的机会被限制,影响美术的创新教学进度。
3.乡土资源更好运用于农村美术课堂的优化策略
3.1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将乡土资源更好的融入到农村美术教学中,需要校方、教师、学生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校方适当增加美术教学安排占比,如将美术课程扩展为一周两次,为美术教学活动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促进学生学习与娱乐的结合开展。教师增加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一改自己单纯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如通过组织学生周末到附近景点采风,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鼓励学生以板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见闻美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发现、欣赏美学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完成美术任务之余,提升自身对于乡土资源的欣赏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3.2 提升教师的美术专业水平
农村美术教学活动还要做到以人为本,即教师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加强其对于乡土资源所阐释的美学理解,有效促进乡土资源在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效。鼓励美术教师进入当地手艺人的生活创作情景、自然景观探索采风等,丰富自身对于美学的见识,在课堂上更好地将乡土资源所展现的美向同学们传达。
3.3 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改善美术教学条件,校方引进智能终端教学设备,鼓励代课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智能终端设备,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景观建筑等所传达的抽象美学更为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带领学生发现、欣赏存在于身边的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美术教材资源,聘请美术专业人才将地域内的乡土资源所体现的美学转移到美术课本,加大美术课本的更新和引进程度,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切实的保障。
3.4 促进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探索
探索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学生可直观接触到的乡土资源文化体现的美学资源,利用画图技术软件等对图片进行拆分和重新组合,促进学生整体审美意识的提升;归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鼓励学生在班级内部形成美术作品的小组互评,避免教师的主观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的影响。在课后,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乡土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感受身边的乡土文化。在学校内定期举行比赛,鼓励学生利用基本元素创造美,如给定以树叶、河流等为主题,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比赛,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结语: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学科之一,提高农村美术教学质量是农村素质教育工作推动的必然要求。但面临农村美术教学存在教学条件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等情况,应当鼓励校方、教师及学生自身提高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所在地域的乡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再培训,促进其对于乡土资源所阐释美学的掌握水平提升,推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索工作,以便乡土资源更好地融入到农村美术教学活动中,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学.浅探剪纸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1.
[2]陈晓琼.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37-338.
[3]王全伟.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才智,2020(09):101.
裴日忠,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中学,课题:让乡土资源融入农村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号,B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