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打破思维的牢笼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陈慧芳
[导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古代的马车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古代的马车、火药到现在的汽车、大炮,这些都是人们经过不断地研究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的事情,同样也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时期,而小学美术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当下,因为小学美术教师们教学方法的错误,导致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合理的进行改善,继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大部分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们需要做的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制定教学策略,能帮助小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打破思维的牢笼,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给学生们充分地自主学习和探究空间,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画。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于倾向于教师指导,教师们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干涉较多。这就导致很多的小学生在画画时,如果教师们没有给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不知道该如何去画,也就没有了想法。这一现象足以揭示了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带来的弊端,使得学生们的想象力缺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偏离了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初衷,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进行改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们的思维特点和兴趣个性来制定教学策略,让学生们真正的将自己的想象力放飞在美术的课堂当中,达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们今后可以健康的成长和良好的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想象力
        生活是艺术灵感的主要来源,更是激发学生们想象力的有效空间。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将学生们的思维封闭到了课堂以及课本之上,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更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打开学生们封闭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让小学美术课堂走进生活是打开学生们思维空间的有效方法之一,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产生灵感,画出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画作,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本人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就会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化元素,布置一些生活作业,让学生们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发现美,去寻找灵感,继而完成一幅真正属于自己的画作。例如本人在进行《走进大自然》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曾经带领学生们开展了一次生活实践活动,就是带领学生们去郊外踏青,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在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之后,我让学生们纷纷画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有的学生在画上画出小兔子在天上飞、小鱼儿在地上跑的场景。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兔子会在天上飞?为什么鱼儿会在地上跑?这个学生回答道:因为这样兔子就可以去月宫寻找他的主人了,鱼儿也可以摆脱大海的束缚来到陆地上看看陆地的风景了。这样的表现足以证明了小学美术课堂走进生活,有助于小学生想象能力的激发,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开展引导式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空间
        传统小学美术课堂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留给学生们的自主探究空间并不多,教师们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干涉过多。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改变这一现象,从给予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空间入手,让学生们可以打破思维的牢笼。
        本人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也利用引导式课堂进行教学,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们可以自由自在的进入到美术世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打破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思维限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本人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就会让学生们先对于美术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探究,并且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很有帮助。例如本人在进行《可爱的动物》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们自己画出自己心中最可爱的动物,并且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和交流。在经过讨论和交流之后,学生们纷纷画出了自己认为最可爱的动物。其中有一个学生画的动物是小猫长了翅膀。我看了之后询问学生们为什么小猫会长翅膀?为什么你会认为长了翅膀的猫咪是最可爱的动物呢?这个学生回答道他很喜欢猫咪,因为猫咪长得很可爱。在之前的讨论交流当中,很多的同学都认为小猫要是能够长着洁白的翅膀就会变得更加可爱,所以我就在小猫的身后插上了一对翅膀。学生这样的说法也证实了开展引导式课堂,给予学生们充分地自主探究空间有助于学生们打破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思维束缚,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美术情境,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创设情境可以加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学生们可以在观察当中更全面、客观的看待事物,继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美术情境的效果是最佳的,通过创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课堂当中,继而达到培养学生敏锐观察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本人在进行《家乡变了样》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提前了解到了大部分学生们的家乡,然后在网络上搜集了这些地方近几年的变化,由其挑选了一些变化较大的学生们的家乡作为重点,加入到了课件之中,其中还加入了一些视频。然后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课件,配合相关的音乐营造出了一个较为快节奏的变化情境,让学生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乡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都聚精会神的盯着屏幕,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在完成了情境创设之后,我让学生们画一幅自己想象中未来的家乡模样,要根据自己实际的家乡环境作为基础进行改变。学生们在认真观察了自己家乡的模样之后,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自己内心中未来想要看到的家乡模样。每一个学生都画得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开发。例如有的学生将自己的家乡道路两旁全部种上了苹果树,他认为苹果树也是绿植,也能够遮风挡雨,而且在路人们口渴的时候,可以随手摘下了苹果来解渴。还有的学生将自己家乡的很多建筑物改成了美食市场,这个学生表示自己家乡有很多的好吃的东西,但是总是藏在一些街角处,很多的外来人来到这里都没有办法尝到这些美食。所以它构建了一个美食广场,让其他人一来都可以尝到自己家乡的美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在情境当中学生们认真的观察到了自己家乡的模样,并且通过自己的想法来构建出了一个自己想象的家乡。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不仅仅提升了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起到了正面积极的影响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就应该给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打破思维空间的束缚,让学生们的思维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参考文献:
        [1]周建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
        [2]魏海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49)
        [3]陈浩.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