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任铭东
[导读] 在传统的教学中,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教学资源差异较大,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教学资源差异较大,农村的教学资源较少,相对来说教学效果也较差。在互联网及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差异逐渐缩小,在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为学生打造一个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乡土资源中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建瓯市房道镇吴大源畲族村为例,探讨畲族乡土资源融入当地美术课堂的作用及策略。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美术课堂

        畲族具有较为悠远的历史,属于南方游耕民族,原始的居住地在广东省凤凰山,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潮流中,畲族逐渐迁徙到福建、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区,其中以福建、浙江等广大山区的居民最多,占比90%以上。在畲族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由于山区居民的教学资源较少,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其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乡土资源是指学校周边的文化生态资源或自然资源,畲族作为我国一个少数民族,其民俗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特征,将其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乡土资源融入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适当增加了农村教学资源
        在美术课程的新课标当中指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学。”在农村当中,乡土资源比较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乡土资源融入其中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掘校园周边的生态资源及自然资源,同时感受到乡村的民俗特征、风土人情等,给学生带来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1]。乡土资源融入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当地民俗特征充分利用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写生,让学生将美丽的自然景观描绘出来;将山间的植物等材料制作成手工物等。乡土资源融入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农村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美术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乡土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其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乡土资源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学生在应用乡土资源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有意识的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乡土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也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关调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观察、访问、探究,自主完成美术作品。在学生寻找合适的乡土资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充分激发,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爱乡情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生的玩具逐渐从田野、乡间转化为电子产品,导致许多学生对乡土资源的认识度不高,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爱乡情怀。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其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学生具备发现美的眼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将乡土资源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可以让学生观看到日常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对自身家乡的了解程度,从而提升其爱乡情怀,同时还能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


二、乡土资源融入农村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服装工艺进行教学活动
        对于民族文化来说,不同的民族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在美术教学中,工艺技术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以畲族为例:畲族的民族服装与当地汉人差距不显,但是在相对集中的畲族聚居地则会存在着一定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妇女的特色。畲族会因地域及婚配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的服装特点,畲族的服装工艺则是编织工艺。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自身的服装工艺,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民族的认识与了解[2]。除了编织工艺之外,畲族服饰图案也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畲族服饰图案的设计是出自于自用,以满足自我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图案的设计中结合编织工艺,从而体现出显著的民族艺术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设计自身理想的畲族服饰图案,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二)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学活动
        传统节日是当地人民民风民俗的重要体现,首先教师要收集相关资料,将资料整合,通过讲述或展示等方式将资料信息传递到学生脑海中,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相应的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传统节日时自制相应的道具,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以畲族为例:畲族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别称“乌饭节”,是为了纪念本民族英雄取得阶级斗争胜利的节日。因此每年的三月三,畲族人民就会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制作乌米饭,并举办舞会,集体对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取材、访问村民等方式,了解三月三的由来,亲手制作乌米饭,在舞会时将美术与舞蹈充分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民族风情,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
(三)利用乡土材料进行教学活动
        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当中也从来不会缺少美,在农村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对学生开展特色的美术创作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乡土材料制作手工绘本。建瓯市房道镇吴大源畲族村坐落在建瓯市西南部,属于一个千年文明古镇,具有丰富的竹木资源与林地资源,被誉为“树的王国,鸟的天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发现美,通过美术绘画将这些场景一一描绘出来制作成绘本,不但能够完成美术课业,还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当中存在着丰富的乡土资源,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学习。将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美,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乡之情。
参考文献:
[1]尹丽福.乡土资源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利用——以湖南省洞口县某中学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9(03):104-105.
[2]吴秀丽.农村教学资源在初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开发及运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
[3]王璐.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农村美术教学发展的实践探讨[J].成才之路,2017(23):95.
任铭东,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中学,课题:乡土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性探究,课题号,B19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