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知道运动的价值在于运动负荷对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使学生学习运动特性、理解(体验)运动乐趣,从而建立人与运动的亲密关系(运动习惯),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获得快乐。因此,“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认为是“寓教于乐”,但更包含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之内涵,因而有必要对快乐体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快乐 体育教学 理念 探讨
1.快乐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在多维审视的基点上,注意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在体育教学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众多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中,如“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主动体育”等等。“快乐体育”理念主要产生于日本和德国。尤其是在日本,快乐体育教学尤为盛行和广受推崇。我国快乐体育源于80年代的愉快教育和日本的快乐体育,是针对学生的体育厌学而提出,为适应终生体育思想而发展起来,作为一种理论和教育思想,快乐体育的基本核心是:如何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敦乐学”这样一个较为完美的境界。“快乐体育”正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感情投资”、创设情境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紧张而有序中学习知识,增长才能。锤炼意志、培育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
2.古今中外“乐学”的教育理念和理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提倡快乐地学习,早在春秋时期就在我国教育上立足,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用斯卡特金的话说:“教学效果基本取决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而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对于发动机。愉快会使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机体的活动能力和耐受力增强,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中以条件联系易于建立,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重要的情绪,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什么是快乐体育?“快乐体育”应是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与体育教学,并能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对“快乐体育”的理解不能浮于字面上。“快乐”是针对情感,但情感上的快乐不仅不排斥需意志努力支持的勤学苦练,而且还是勤学苦练等各种意志努力得以坚持、发扬的必要条件,因此,“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认为是“寓教于乐”,但更包含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之内涵。
2.1娱乐性是体育的固有特征之一
作为体育,本是从“玩”中发展而来,如果没有乐趣,运动就不可能成立;如果让学生从事失去“玩”的特性的体育,那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其体育学习亦无一丝成效。况且,儿童的天性是爱玩,快乐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没有欢乐的生命将很悲哀,没有欢乐的生活是无味,没有欢乐的体育课将会泯灭儿童的天性,更别想取得什么效果。所以,我们坚信,只有让体育课充满欢笑,才能使学生欢乐地畅游其中。
2.2体育运动中的快乐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问题。游戏是人类追求开心和放松情绪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由于游戏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自我,的活动。
它是与人们日常非现实意识相联系的活动,而且活动的结果在活动之前是不知道,不确定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游戏论的这些基本理念奠定了快乐体育的基础。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动力来自对体育活动的需要,来自对游戏中乐趣的追求。快乐体育能否实现是主要取决于预定过程能否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
3.快乐体育教学理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快乐体育教学是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理念下形成。其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身。
快乐体育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趣味性”“灵活性”;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更有效地发展个性和培养体育能力;重视每一个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学习的这种体育,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强调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行为和体育学习的快乐感,喜悦感,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
3.1 快乐体育在教学理念上的进步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从事学校体育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引进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国实情发展起来的。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积极促进学生身心并重发展,智力和体力得到提高,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重“体”轻“智”的理念和方式。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对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教材的创造和改造,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并且尽可能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身体活动能力和兴趣及情感等因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2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兴趣培养
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证明,体育活动既是身体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无论是课堂体育教学还是课余训练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其运用心理学原理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快乐体育在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上是积极有效地。它设计了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环境,创设了有利于学生感知的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杜威说:“兴趣是生活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显示最初出现的能力。”快乐体育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和擅长的活动项目,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展开学习。
4.快乐体育教学理念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中,确定体育教学内容时,将从综合性极强的体育学科当中寻找运动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试图把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体系化,而体育教学内容恰恰缺少逻辑性,给我们的教材安排出了一个难题。在未来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中,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将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内在规律,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性、娱乐性、时代性强的体育素材选入到体育课程里。并且,在不同年龄段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所区别,并在高中阶段先后实施“选择制教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晓波 快乐体育的基本内函 http//www.rsyzcz.whedu21.com 2006 年6月 2日
[2]商远富 快乐体育及其实施原则 http//www.5873.net 2005年 6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