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侯文琴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发展幼儿智力的同时,更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学期教育专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学生的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舞蹈功底和素养,来满足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挑战?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可以对学生舞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态度,同时也能对学生人文素养舞蹈技能进行提升。舞蹈教育不但能够提升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推动幼儿的身体发展,同时也可以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了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给予一定的重视。
        1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舞蹈教学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课程,其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帮助幼儿掌握一定舞蹈技能,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制的作用,能够在到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意识,丰富幼儿的身心情感,培养和优化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进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1.2舞蹈教学所具有的的美感价值和娱乐价值
        舞蹈教学不仅具有很好的美感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娱乐价值。舞蹈的灵感大部分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很大程度深能够有效集中反应人们的生活审美价值,凸显对于艺术价值的追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法情感因素,通过舞蹈教学幼儿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舞蹈教学又具备寓教于乐的价值,通过在学前教学专业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前舞蹈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打下坚实的舞蹈功底,从而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学前舞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1]。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1教学模式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虽然名为舞蹈,可就实际的舞蹈教学而言,与传统的舞蹈教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传统的舞蹈教学只要学生学会了舞蹈即可,但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会跳舞,也需要会“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舞蹈更偏向于“幼儿化”,既幼儿的舞蹈,这与传统的舞蹈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2.2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根据文献查阅得知,某些高校学前专业学生在对本校的舞蹈课程评价中,选择“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2.03%,比例相对较大。目前,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知识的学习,舞蹈的练习,教学方式单一,课堂上活跃的气氛不够,显得单调、枯燥,并且,在课程与考核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2.3学生素质能力差异巨大
        现阶段,很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数量名额,不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强弱,致使招生上来的学生学习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以专业舞蹈课程为例,很多新招上来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没有扎实的舞蹈根底和较强领悟力,其动作协调性较差以及不具备良好编舞能力等诸多问题弊端,极大影响舞蹈课程教学实效。
        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策略探讨
        3.1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中,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专业的特殊性理解不足,使舞蹈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设定。教学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一切教学活动的开端与指引,明确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因材施教理念在舞蹈教学的落实,进而提升学生舞蹈素养。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设置中,教师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即幼儿教育岗位形式,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需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需要,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考核、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达成最终的舞蹈教学目标。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先进的教学设备作为辅助,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喜欢舞蹈这门课程的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去表现舞蹈。根据资料显示,在某些高校的调查中,有41.52%的学生认为当前舞蹈考试设置的内容不合理,学校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考核方面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天生对艺术比较敏感,领悟能力较强,学习起来比较轻松,甚至课程的设置稍显简单,而有的学生天生对艺术比较迟钝,对舞蹈的领悟能力,或者肢体协调方面的能力较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在课程或考核中如果设置的内容难易程度相同,那么对某些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考核过不了关。所以,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和考核内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3.3注重因材施教
        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需要教师对学生幼儿教学训练进行重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舞蹈知识基础上对舞蹈基本功进行掌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尽量使其符合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3.4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路和理念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在学前教学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教育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相分离的局面,成为严重阻碍和制约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提升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校教师在实际的学前教学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舞蹈教学模式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舞蹈教学实践中,促使自身综合舞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为将来更好地投身于我国学前专业舞蹈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5践行分层教学评价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于舞蹈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这是因为舞蹈教学中一些舞蹈基础和舞蹈知识的掌握,无法进行量化处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使用灵活的评价方式来更好的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准确性,可以开展及时性教学评价,在舞蹈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舞蹈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使用互助性评价,展开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发现对方缺点的时候也能更好的对于自身给予相应的约束,提升学生对舞蹈技能的理解程度。最后可以使用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矫正,自我调控,不断对自我进行激励,提升学习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语
        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新时代背景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采用单一化的舞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学前教育事业的未来的发展需求。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多元化和丰富舞蹈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规范舞蹈教学思路,创新舞蹈教学新模式,进而提升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蓉.基于幼儿园舞蹈教育现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J].才智,2019,(01):75.
        [2]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张雯.浅谈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6).
        [4]陈晶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微课教学实践探索——基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J].艺术教育,2019,(03):215-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