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生活中的艺术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帮助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好地面对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能适应适应社会的多变。
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追求的,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教学创新也不可少,并且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创新的空间更大,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适应能力和接受程度也更高,本文将重点讨论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革新的措施,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提供更多参考。
1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现状
设计分很多种,而艺术设计指在生活用品中融入艺术美感,相比于其他的设计,艺术设计实用性更强,艺术是生活实际的再加工和对生活实际的再创作,艺术设计的教育方向应该以能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标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并促进行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艺术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本国的经济水平有直接关系,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是否完善也与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相关,只有经济发展好了,国民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消费艺术,政府才有更多的钱去扶植艺术产业,在国际上,艺术设计是一个专门的行业,有成熟的发展体系和行业标准,高校相关的艺术人才在毕业后也有对应的岗位,在国内,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门槛较高,发展也不连贯,目前的艺术设计行业中存在着行业发展不完善,体系不正规等问题,对应的,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各种缺陷,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专业、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艺术设计的课程无法为学生走上社会的就业提供帮助,这些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和完善。
艺术设计学生的基础知识是画画,大部分告知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中包含素描和设计色彩等基础课程,这对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本身薄弱的基础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大部分职业院校不重视实践,教学重点侧重于理论,高职院校学制短,这导致一些院校的教学重点模糊,教学目标不清晰,学生在短学时内无法提高基础,专业知识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毕业后,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都达不到行业要求的标准,这对学生本身的就业和发展非常不利。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改革的措施
高校是自由和先锋的代名词,也是希望和未来存在的地方,但是这并不代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问题存在,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活力源泉,职业院校的教学也必须有所创新,高校教学中的问题甚至需要彻底的改革才能迎来崭新的明天,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现象,这些现象限制了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也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教学体系的完善,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
2.1根据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开设专业课程
和本科院校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继续进修的可能性较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职业院校更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的技能训练更具实用性,这样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也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然而,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中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重视理论而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市场的发展走向与政府的动向联系紧密,职业院校应该紧紧跟随政府相关政策和动态,关注国家对相关方向的人才需求类型,分析相关政策,这样能够更好地对市场的发展做出判断,课程的设置也会更加贴合市场需求。除了津贴政策动态之外,高校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要有重点和重心,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有一项擅长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多方面设置课程,突出院校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2.2全面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
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师资队伍是一所高校软实力的体现,教师水平决定教学质量,也是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开展的基础,师资队伍需要具有专业的能力和素养,现如今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教学质量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保证,职业院校应积极吸收具有教学经验和审美素养的教师,并用完善的制度和福利政策留住教师,充实高校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也能吸引到更多的生源,院校的特色和风格也能得到突出。
2.3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投资力度
艺术设计专业离不开大量的实际操作,单纯的理论教学所教授的知识是平面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如在服装的设计,单纯通过画设计图,学生无法体会到成品的是否符合期待,而不同的面料所制作的衣服,质感和上身效果也不一样,除此之外,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品位,对相关艺术设计成品的欣赏也不可或缺,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设计展以加深学生对艺术的体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设计所使用的设备,设备越好,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流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实践所需的材料、设备都需要经费的投入,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
2.4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即使在大学中,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尤其是艺术设计这种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适应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职业院校也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一环,相对于高中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学生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有更多的期待,因此,如果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感受到的是和高中一样枯燥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安排设计任务,帮助学生在实操中进步,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如参观相关企业和工厂,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方向和模式,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了解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的主管能动性。
2.5加强基础知识的指导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常绘画基础比较薄弱,薄弱的基础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在职业院校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指导和把握,素描和色彩属等基础知识的课程可以与专业知识穿插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专业知识。
2.6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环境
在职业院校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相当紧密,这种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也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对企业的质量进行把关,这样学生才能从实践中学到东西,应用所学知识,而不是被当做免费劳动力,在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时,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在哪里,在工作中,相对于理论知识,哪些能力更被看重,学生感受到实际企业的工作要求后,对自己的学习也内容和计划也会有调整,对自己的发展路线和方向也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3结束语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尤其是直面社会的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对基础的重视能够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而良好的师资则能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这离不开教育部门的科学指导和正确指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前的行业现状,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美术大观,2017(10):10.
[2]于秀欣.创新教育思想与现代设计基础教学.设计艺术,2017(9)
:99-100.
[3]陈冉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