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各项技术不断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和推广,生活化教学也逐渐走进了校门,成为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开拓思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生活化模式带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学会了技术的运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
前言:信息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流科学技术,国家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项基本学科,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并且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拓展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在早年,陶行知先生便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所以信息技术要告诉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深度挖掘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理论导入是很单一的,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引入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只是针对学习技巧和应用技能进行练习,忽略了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培养。而生活化教学,更多地将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动手实践,从而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更加的了解。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总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功能非常强大,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事[1]。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一方面是掌握理论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要要让学生多学多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只有将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发现信息技术的强大,进而提升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例如,假期回来之后,很多学生都出门旅游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查询到学生们的旅游地点场景,给学生更多的熟悉感。
也可以搜索学生们在生活中喜欢的明星照片、动物、风景图片,结合实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为学生营造出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惊喜和欢乐。
(二)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操作和运用计算机[2]。虽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但是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可并不少。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小学生早早地学会了用计算机来看动画片,打网络游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入网络游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师调训一节课,进行网络游戏竞赛,带动大家高度的积极性[3]。在游戏结束的时候问学生,你们觉得网络游戏有趣么?学生会积极的回答有趣。那么你们想知道游戏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么?你们想以后设计出更好玩的游戏,让更多的人都来玩么?学生齐声回答想。教师接着说,那么你们现在就要打好学习基础了,在你们在六年级下班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接触到Scratch编程。只有一步步的将知识基础打牢,你们才能理解Scratch编程,开始初步了解游戏的设计过程,进而激励大家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
(三)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直接进行理论知识导入是枯燥无趣的,会让学生降低学习兴趣,不利于高效率的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以生活化做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切近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轻松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
例如,在“设置个性桌面”一课时,教师先在电脑屏幕上为学生们展示学生书桌的桌面、家里书房的桌面等等,有的桌面很整洁,有的比较混乱。教师问学生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桌面呢?学生说,干净整洁的、有趣的、好看的等等。教师接着引导,我们的电脑屏幕也将我们的课桌一样,需要设置桌面,要不然它空荡荡的,你看你们每个人的桌面都一样,根本分不清是谁的,所以大家一起来设置桌面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非常配合教师的引导,投身到设置桌面的学习中去。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今后的日常生活及选择方向都有所帮助。因此,小学信息教师一定到多观察生活中和教学息息相关的案例,将之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更好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怡.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15.
[2]吴艳.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2018(10):64.
[3]郑娜.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