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省市区逐渐实行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方案。在改革方案中,对高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高中生不断进步,实现个性化发展,学校获得课程的设置权,而学生在课程选择时,具有相应的权利[1]。因此根据高中课程改革制度,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的是对学生的发展给予相应指导,对高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等特点,对课程进行选择,制定符合自身意愿的人生规划,进而使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反思
在高中生初入校园时,他们缺乏明确的生涯规划,发展意识比较薄弱,自身的问题处理能力不足;许多学生只知道对书本知识进行学习,并不知道需要掌握的其他技能;对于高中毕业后的大学专业选择,多数学生都处于无意识的状态;针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不少学生更是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缺乏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2]。因此就需要高中学校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开展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身兴趣爱好更加明确,进而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明确方向。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属于中坚力量,可以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就需要学校对师资力量进行合理优化,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进而为课程开展提供保障[3]。所以学校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性,使课程开展具有新鲜血液。学校还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们对课程开展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学校还要注重“引进来”,聘请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包括专家、机构专业人员、高校教师开设公共讲座或选修课,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得到专业性指导,对自身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使其选择更具科学性。
二、在多个学科中有效渗透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样属于高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与其他学科间存在一定关联,所以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各个学科间相关点的探究,使生涯规划可以充分融入实际教学。各学科教师介绍本学科与生产生活的相关性、高校专业设置的相关性及发展前景。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对职场素养等知识的有效运用,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
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
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过程中,学校属于重要的一环。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责任的主动承担,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作出更加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选择。只有学校注重对课程观念的合理转变,才能使学生与教师得以改变,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学校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对自身具有正确认识,更好地了解自身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潜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而获得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多媒体工具进行合理运用,通过微课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指导,使学生可以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2013年下学期从高一阶段起开设高中生涯规划选修课程。从2014年新高一开始,作为学生必选课程,一共开设20节职业生涯规划课。2015年开始,高一年级各班每周安排一节职业生涯规划课。选修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设引来了媒体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腾讯网等20多家全国性网站、论坛全文转载了2013年9月13日钱江晚报题为《多数同学不知为何考大学------浙江某中学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一个整版的文章。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动在省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从学校办学特色出发,将媒介素养课程作为高一必选课程,培养学生艺术品位。我校成为浙江省传媒学院素养基地学校。2015年,我校报考传媒方向并且被第一批院校录取的学生达到9人,作为一所生源在本地并不占优势的普通高中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
2016年5月20日,我校邀请浙江工商大学10多位教授和招生办负责人为高一和高二年级同学做多个专业学科的介绍,内容涉及这些专业的学习内容、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培养方向、就业去向和比较适合就读的学生类型,帮助同学们初步了解大学以及专业。
四、促进高中生的职业生涯实践体验
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理论属于重要基础,同时通过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逐渐完善。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渐具备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生涯理念也很难长久维持。因此就需要高中学校加强对实践活动的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实践活动,逐渐增强课堂活动的丰富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提升,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高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岗位(人才)招聘的志愿活动,走进企业等工作单位,设立一些专业论坛,逐渐拓宽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确,鼓励学生对自身进行反复的审视,有效增强学生的生涯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对未来更加明确。
2015年4月11日,我校举办了一场金融职业认知体验活动,参加活动的100多名高一学生大多对金融行业感兴趣,有的甚至将来想从事这一行。上课的老师是从事金融行业的高管,他们结合自身工作一线真实的生动案例,帮学生了解这一行业特点。老师介绍了银行的一些信贷业务,还模拟银行环境,让学生参与角色体验。
五、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在高中开设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但是,如果在高中仅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就只能获得一些生涯知识,并不能相对准确地规划自身未来专业与职业,其规划也缺乏细致性。因此就需要高中学校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给予学生较多的鼓励,使学生可以对个人生涯进行咨询,进而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自身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选择更加适合学生自己的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六、结束语
在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过程中,需要学校加强对各方面问题的综合考虑,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分析,实现统筹规划,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特点,增强课程开设的实践性,通过定期讲座和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对未来职业更加明确,使生涯规划更加详细,获得相对准确的未来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益彬,成澜,崔林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新思考[J].教育观察,2019,8(11):26-28.
[2]刘增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1):84-85.
[3]宫艳芳.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9(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