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在生物课程中,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和简便易行方法,自己动手制作的辅助工具。教具的自制过程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与综合素质,使其在推理分析的构思中,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实验技能。因此,教师在生物课程中应合理应用自制教具,依据课程教学重难点要求,指导学生设计构思,巧妙地利材料工具制作形态各异的结构模型,促使学生在探索和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概念和深刻持久的长时记忆。可见合理自制教具的应用,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意愿和学习兴趣,还能有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制教具;初中生物;实践
一、调试改进结构,深化记忆理解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自制教具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能够加深对生物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且抽象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都较为欠缺,因此在自制教具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科学恰当地使用自制教具,进而让学生经历由形象感知到理解抽象知识的认知发展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建立深刻持久的记忆。在实践中一些自制教具不仅限于演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的学习材料中更加透彻直观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模型,概述生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模型,进一步理解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都具备怎样的特征。教师在制作模型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了解关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准备吸管、剪刀、橡皮筋、针线等工具,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还不能准确掌握各种动物概念,因此教师在课堂可以向学生展示在制作好的相关教具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生物的运动和呼吸。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启发学生对造型进行细致的参考,去理解生物的奥秘。
如果课程中教师利用标本作为模型材料,学生就难以直观地了解各种生物的构造,所以利用自制教具模拟实验,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点和内部结构。但单一的观察过程不足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生物的呼吸过程、结构与功能,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教具进行调整和改进,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使教具结构更加合理。在调试改进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学习重点,讨论怎样让生物的结构更适于气体交换的呼吸特点,并指导学生利用剪刀、尺子、铅笔、塑纸等材料对模型进行改进,让学生在教具观察和调整中制作出生物的呼吸过程,进而使学生在实验和创新的过程中,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重点。
由于自制教具的种类形态结构各异,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前搜集相关材料和信息,对教具进行制作、调试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具资料和信息的收集也是学生思维成长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转化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但教具的制作过程要有针对性,要充分体现出教具的自制与存在的价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初步完成制作后,对教具的性能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耐性和意志,通过交流协作改进和调试确保教具的结构合理,真正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明确设计构思,拓展创新思维
初中生物是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事物现象规律的重要课程。在自然界中有数以万计的事物和现象规律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在不断发展变化。
学生很难通过文字语言准确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模型教具直观、简单、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自然事物的本质结构和特性,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理解生物学中的抽象性概念。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生物学知识内容繁多琐碎,现有的教具模型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学习重难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突破知识难点,教师可以采取自制教具模型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探究和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而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材料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教具的结构形式,让学生在设计、构思、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信息刺激,直观形象深入地理解知识要点。由于自制教具的种类和工艺很多,在学生制作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制作目的和设计思路,让学生明白要怎样制作才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出学习的要点。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思考,将自己的想法与知识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设计出新颖的辅助教学工具。
三、探索发展规律,展示新颖成果
教师在设计教具模型的过程中,要确保教具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合理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培养自身学习意识和提高理解能力。其次,在设计教具模型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具的设计构思中,让学生在教具中加入自己的构思,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可以带着兴趣对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对生物概念知识的掌握。在生物课堂中应用教具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确保教具的设计可以涵盖生物学的知识重点,并通过丰富、新颖、直观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记忆,使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展示自制教具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巧妙,更要选材合理,保证制作材料的易得性和简单性,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向学生鲜明展示新颖成果。材料越简单,教具模型越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制作观察探究的学习中深刻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生物结构形态。
例如,在教学关于各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发育状态,并组织学生用最简单的材料,如剪纸、剪刀等通过折叠和裁剪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制作出各种教具模型,进而使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正确认识各种生物的发育阶段和发展规律。在动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主题,要求学生能够依据各种生物的发育特点进行设计和制作。通过制作教具,学生能够分析生物各个阶段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生物各个阶段中生殖和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整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生物教学的难点内容,以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水平为依据,进行理性的思维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教具的制作目的和工艺要领,促使学生可以巧妙利用材料的形状性能,制作出新鲜生动、形态结构各异的直观教具,进而让学生在教具的构思联想和类比概括中准确把握知识重点,深刻理解和内化抽象的生物知识概念,通过良好的思维成果建构自己丰富的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1]潘晓双.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韩丽英.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自制教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3]张芳.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