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方式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索南昂毛
[导读] 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视。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教育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对学生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笔者看来,小学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多去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生活;关联
        随着我国教育观念的不断改革,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采用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不要只是单纯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不利于学生产生对于学生的兴趣,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现如今,教育的主体就是老师,因此,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理解能力尚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当中结合生活实际,让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道德与法治,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多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创设一些生活当中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在教学当中加强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学得开心,学得高效,一举两得。
        例如,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要教学生过路口的时候看指示灯,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可以给学生举一些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的案例,或者创设一些观察交通灯过路口的场景,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在实际生活当中就会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理解。
二、优化教学关系,打好教学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学生的道德形成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加学生们的道德体验,让学生能够真真正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带给他们生活的影响。教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让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优化教学关系,走近学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能成为学生们日后的回忆。
        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道德与法治的视频资料,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而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的形式,还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这门课程,从而构建良好的教学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三、转化教学模式,让学习轻松高效
        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分不同的角色去饰演不同的人,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找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去模仿,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接受,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出生动的教学画面。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可能对于教材当中的很多知识都不能够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用生活当中的例子去举例,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充分展开讨论和思考。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交流合作能力,更好的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大脑,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布置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可能有的学生就不能好好思考,也不能够了解到别人的想法,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提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能力,对道德与法治这样的课程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引导学生植根于现实生活,关注身边现象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来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识,现实生活对学生们的道德形成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植根于现实生活,关注生活当中的现象。
        比如,教师在讲授《上学路上》这节课时,要告诉学生在自己的上学路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路过什么地方需要注意车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授在上学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什么是错误的做法,活跃课堂氛围,让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对于知识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来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多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当中感受道德,感受法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应该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乐趣,产生思考,能够学的轻松,学的高效,锻炼自身的能力。此外,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对于学生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道德于法治这门课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 2017(88):81.?
[2]柳琴珠.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36-37.?
[3]崔显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8(20):74-75.?
[4]黄齐喜.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