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重点”。教学中我们习惯把生字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专门用一节课学习生字,然后再讲解课文,这样看似很科学,殊不知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汉字就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即便学生认识了也未必会用,即使老师费尽唇舌去讲解,学生也未必理解。所以是识字教学不能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随文识字”教学方法的正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学得轻松了,印象深刻了,不但巩固了生字词的基础地位,也把学习课文和认识生字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识字,音形,教学
从接触“随文识字”以来,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就一直尝试,如何将生字自然地融入课文,再自然地展现给学生,使整堂随文识字课既不生硬又充满乐趣。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开始就对整篇文章有个整合意识,理清课文讲解的思路,抓好生字教学的切入点,运用适当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下面我以部编版一年级的课文《项链》为例,谈谈自己对随文识字在教学中的应用。
音形义要落实
这篇文章是一篇很美的童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大海带给我们的广阔和孩子们快乐的心情。纵观整篇课文,生字遍布其中,在学生预习时就布置任务把字音读准确,在学习课文中应选择多种识字方法和课文内容融为一体。如在讲“贝”这个字时,拓展学生思维,借助图片给与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注意汉字的文化传承,出示古字,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落实字形。同时拓展“贝”是古时候最早的一种货币,丰富学生的认识。在识记“娃和挂”时也要抓住生字的特点,落实字形、字义。如在教学中我这样设计:
师:有一群小娃娃也忍不住要来看看大海呢,识记“娃”。怎么记住这个字?
生:女+土+土
师:你知道为什么是女字旁吗?
生:我觉得女孩子喜欢洋娃娃,洋娃娃的“娃”就是这个,带女字旁。
师:咱们课文里这群娃娃在干什么?
出示: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师:在这里老师发现了一组汉子双胞胎,你发现了吗?
生:娃和挂
师:这对双胞胎都把老师搞迷糊了,你们怎么区分他们呢?
生:他们的偏旁不一样,“挂”是用手来挂,所以是提手旁。
教学中将生字的音形义落实好,才能打好基础,让学生真正认识并识记这个字。
生活实际相结合
汉字是独立的个体,单独的死记硬背起不到识记效果,所以识字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识字是平时最常用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识字方法。在随文识字中,我们也要讲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起学生识字兴趣。在课文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去海边除了见到大海和沙滩,你还能见到什么?你听谁来了?播放浪花的声音。出示: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师:雪白雪白的浪花在做游戏呢,他们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
师:你从哪看出来?
生:哗哗地笑
师:你听见他们笑了吗?是呀,当有高兴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笑”出示:“笑”这个字,大家看这个字,像不像一个笑的表情。你怎么记住它?
生:上面像两只眼睛笑弯了,下面像笑咧开的嘴。
师:你还知道那些笑的表情?
生:微笑、大笑……
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将汉字巧妙的变一变,引导学生观察,就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了。其实汉字随处可见,就看是否能抓住汉字的着手点,不以识字为目的轻松识字才利于学生接受。
巩固拓展要紧跟
识字教学不是单单让学生认识这个字,更重要的是在特定语境中要会用,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能脱离汉字独立个体的特性,变成语言富有魅力的组成部分。所以随文识字中不但要识字,还要学会随文用字。如在课文“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这两句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师:大海是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出示蓝,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师:你还知道那些草字头的字?
生:花、草……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大海是蓝色的,我们可以说成“蓝蓝的大海”,你还知道什么是蓝色?
生练习用“蓝蓝的( )”说短语。
师:大海是什么样子?
生:又宽又远
师:沙滩是什么样子的?从课文中找一下,指名读课文。
出示: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这句也是先写了沙滩的(颜色),又写了沙滩的样子(又长又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蓝”“又”两个生字。重点是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会用这两个字,这也就是所谓的巩固拓展,由这一个字所引出的特定语境。以点带面,由字的识记,到词句的练习,过渡自然,训练此类型的句式,在拓展练习中学会运用的方法。
随文识字讲究融合之美,字形之美和意境之美让识字变得轻松,低年级的课文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故事内容很丰富,利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接受,教学中倡导随文识字也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同时达成识字的目的,让识字教学变得饶有趣味。
参考文献:
1.孙艳丽. 浅议"随文识字"课堂的实施策略[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 2017(6).
2.金玉. 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20).
3.郑思思. 浅谈"随文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求知导刊, 2018, 000(01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