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和各个行业实现了广泛的融合,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种现实要求决定了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而作为培养应用性、专业性的基地,职业院校必须重视计算机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的变化,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计算机人才。同样学生也需要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对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
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也对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育计算机前沿人才,职业院校需得投入较大的精力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要素,以全面改善计算机教学状况。本文则在分析职业院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系统性和科学性目标的制定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它影响后续教学计划的实施,但显然职业院校在目标的制定上缺乏明确性,更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脱离了学生实际发展要求。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仅具备理论知识,而应用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职业的要求;其次,针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方式非常单一,仅是卷面成绩与实践成绩和组合,且现实应用中存在实践不足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实践中的潜能显然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学生在专业性欠缺的状况下很难顺利地在社会中立足[1]。另外,很多职业院校尚且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活动和理论有机结合不足,加之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融合,致使学生的兴趣薄弱,积极性不足,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多层次的问题,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全面分析,在各个方面制定科学的优化策略。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优化策略
(一)基于现实状况创新计算机教学理念
计算机在社会应用领域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这意味着学生要在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方面不断地更新,保证自身能力的匹配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计算机发展中的特征,进而基于现实状况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并在具体实践中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体现。首先则要关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学生的成长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基础能力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较为欠缺,那么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表现出发,以深入浅出的方法呈现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应用计算机知识。例如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会接触到CMOS的设置,其中芯片组和硬盘检测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日期、软驱等简单的项目设置着手,使学生初步建立对CMOS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进一步的突破奠定良好的学习动力[2]。
另外,针对于计算机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设置灵活多变的实践探究任务,既保证学生可以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需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掌握不同场景的具体应用技巧,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创新性。以任务驱动为理念,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例开展教学,通过任务实践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在计算机领域创新思维。同时要注意的是,内容的选取需围绕国家所规定的计算机考核范畴,平衡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比例。而且要始终关注计算机行业在社会实践和技术发展中的特殊性要求,对内容做好合理的增减,引入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高效理解和吸收新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技能,强化自身的综合应用水平。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应用多种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同时也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上进行变革,而首先任务则是拓展教学思路,并且确立清晰、客观的教学目标,从而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并参照市场经济环境的用人需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过硬的谋生技能,为今后职场的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职院校的教学发展来说,计算机教学目标的设定必然要体现实用性和专业性特征,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职业规范和要求相符合的内容。而在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要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实计算机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3]。
例如,引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它以建构教学设计为前提条件,将学生作为中心,通过设定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课程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教师为此要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然后组织学生就任务展开探讨,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资源来完成规定的任务。在任务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预期实践效果,教师要充分渗透多样性特征。即分析学生课堂中的表现、教学考核的结果以及计算机教学目标,从而设置以趣味、创新以及高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计算机任务实践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
(三)围绕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水平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为更好地实践教学任务,并且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此构筑健全的教学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更合适的学习方法。如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已有知识经验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课程,深入探究,发展个人在计算机学习中的潜能,更好地强化自身的计算机综合素养[4]。在具体构建计算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社会以及市场环境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相符,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同时,作为培养应用型和实践性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针对计算机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充足的软硬件设备,并且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系统软件,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除此之外,构筑的教学体系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成长性。原因在于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确保学生具备较强能力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水平,使自身能够具备适应市场发展的计算机综合素质。
结语
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对于职业院校的发展来说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模式都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教育的发展理念进行创新。职业院校本身在计算机教学目标上缺乏明晰性,加之教育方法单一、教学实践比例较低等问题,制约了计算机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所以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创新,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型以及研发型的计算机人才,使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并有效提升个人的计算机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勇.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J]. 成功:教育, 2018, 000(018):P.200-200.
[2] 何晓燕. 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020(006):204-205.
[3] 贾金岚.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探究[J]. 传播力研究, 2019, 3(01):167.
[4] 秦聪.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思考[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7, 000(008):P.193-193.
作者简介
郑家翔,男,1981.7,汉族,湖北荆州市人,本科毕业,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讲师,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