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宋宁
[导读] 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重点内容,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重点内容,相关人员需深入研究管理策略。激励机制在各个事业单位中皆有应用,但其应用效果与预期并不符合,其关键原因在于激励机制的创建缺乏对职工的研究,其以企业视角制定激励机制,导致激励因素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激励期望值过高,与职工自身能力不匹配。在此环境下,职工消极心理便会被扩大,反而打击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因此,在激励机制应用过程中,需综合职工、单位、社会等多重因素进行相关考量。
        关键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引言
        对于我国社会事业单位而言,全面运用激励机制系统,能有效提升单位内部员工的日常工作积极性,鼓舞员工“士气”,让员工对岗位工作充满信心,从而有效提高岗位工作的整体效率。与此同时,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中的综合运用,不仅激励了员工个人的发展,对单位未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尚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之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激励机制运用的整体重视度,针对运用期间所发生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真正意义上将激励机制在单位中的实际运用价值进行充分发挥。
1激励机制概述
        激励机制本质即将企业目标分化成小目标,并利用员工心理,通过精神鼓励、薪酬等因素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激励机制的实现流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提取诱导因素,即从员工心理出发,提取能激发员工潜能的影响因素,如常见的薪酬、荣誉感等。第二,明确激励机制应该实现的目标,即在激励机制下,员工应该完成的任务内容继而通过小目标的集合,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三,动态激励。激励机制应当是一个弹性机制,可实现员工工作状态的动态监测,其并非单一的调动员工积极性,而是让员工自身荣誉感与企业发展的联系日渐紧密,构建员工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在此过程中,需结合具体情况调整相关制度,从而实现动态激励。在此过程中,应当实现员工与单位的双向提升,并通过激励机制优化单位运行模式。
2我国社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全面运用激励机制的作用价值
        2.1综合提升单位集体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当代社会市场中的事业型单位,通过对激励机制的全面性运用,充分提升员工对自身岗位发展的整体重视度,在与员工共同组织努力下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岗位未来发展目标,明确自身岗位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关的战略性研究方案。与此同时,以合理的员工激励方式,例如常见的“涨薪资、发放奖金、提高年终奖”等形式,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固单位部门之间“和谐、友善”的集体工作氛围,以此为基础形成良好的事业单位岗位部门工作环境与氛围,进而全面提升员工彼此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性。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联系
        事业单位环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也更为错综复杂,而通过激励机制可强化职工工作动机,并可通过激励因素构建职工与单位的促进关系。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配置,并通过相应管理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其管理重点为挖掘员工潜能,视野过于狭窄,缺乏对单位环境的研究,不利于良性机制的构建。而激励机制则为企业与员工的综合管理,可有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研究。
3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3.1单位内部整体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
        我国当代社会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激励机制运用的过程中,员工日常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化手段全面完善相关绩效考核机制能进一步推动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运用,同时对单位高级领导层深入了解员工的日常工作状况、提高员工整体工作积极性、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监督体系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社会诸多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所知甚少,与国外相比尚且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层次;同时,根据调查部分的事业单位对激励机制尚未构建正确的价值认知观,因此在进行日常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整体机制构建结构不合理,且考核内容偏离实际,所能发挥出的真正激励作用少之又少,并不能将激励机制实际作用价值进行良好的展现。
        3.2激励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然而相应的激励管理制度仍然十分不完善。在事业单位快速变革的过程中,相应的薪金和报酬降低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工作的热情。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激励体制从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现阶段的很多事业单位,都已经制定的相对完善,利用工作效率与职员的奖金福利相关联,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现象是部分事业单位的激励制度是走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存在档次的明显差异,来约束其制度发挥正常的作用。
4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4.1全面建设完整的激励制度体系
        首先,从构建正确的激励机制制度理念开始着手,以日常理论培训的形式全面提升单位员工与管理者对相关激励机制的正确认知与理解。其次,通过建立合理的单位内部员工竞争淘汰制,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运用的过程中,时刻告诫单位员工要时刻保持警惕,以“不断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呈现更完美的服务价值形态”来维持员工的工作奋斗“武力值”,以此来树立社会责任感与岗位工作的实际价值观。最后,通过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将单位全体员工进行工作思想统一化,以建立完整的相关激励制度体系作为发展核心,加强员工与单位领导之间的联系,以确保深入明确领导者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实际要求。
        4.2优化内部激励环境
        在应用激励机制时,需从内部出发改善机制。在此过程中,可先从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出发。目前,事业单位公益性发展愈发受到国家关注,并正着力探索政事分开的相关方法[2]。在此环境下,事业单位管理自主权也将有所改善,人员聘用途径也将得到改善,人员组成也日趋多元化发展。因此,管理人员需做好内部思想工作,从而优化内部激励环境。例如,可整合事业单位资源,并调整收入结构,从而实现人力配置的最优化。
        4.3优化激励目标设计
        在激励机制应用中,目标设计尤为重要,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应用效果。因此,有关人员需深入分析激励目标。目前,常采用薪酬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而薪酬激励额度常与个人绩效挂钩。但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个人绩效背后的含义,其不仅代表员工工作能力,也体现了员工工作底线。因此,在设计激励目标时,可采取逆向思维,以个人绩效为依据,设计目标。对此,可对单位整体绩效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员工所负责的项目制定目标,当员工达到期望目标时,则可获得相应奖励。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维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激励机制的应用可强化员工动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对此,相关管理人员需深入分析员工对激励因素的反应,优化激励目标设计。在此过程中,可从内部结构出发,优化激励环境,并做好阶段性评价实现激励机制的动态监管。
参考文献
[1]杨春梅.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6):156-157.
[2]石亚南.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人力资源,2020(04):128-129.
[3]许强,李玫.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区域治理,2019(50):196-198.
[4]胡莺莺.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29-30.
[5]李非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8(17):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