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隆金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速,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也在快速增长,但我国总体城镇化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政策,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将逐步减少农村小学的数量,在校学生的数量也会增加。由于制度因素,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分析了以下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农村小学;教学状况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十分迅速,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特别是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根本动力。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进入城市的人口中,有超过2亿农民工难以城镇化。中国的实际城镇化率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城镇化进程的结果是农村小学数量急剧下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学学生总数和在校生数量大大减少。老师年龄整体偏大,由于编制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空缺,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差的状况。基于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振兴农村教育的灵魂。正是由于农村教师的坚持不懈和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的振兴才成为可能,农村教师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主体,是现代化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主体
        教师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农村教育是打破贫困教育的第一个障碍。没有乡村教师的有力推动,就无法实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师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乡村教师扎根于国家基层,为乡村教育服务,优秀的农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乡村文化。
(二)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学设备的现代化,而且是农村教师的现代化。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主导力量,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恰恰是基于农村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农村教育的逐步实现即是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三)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主体。教育是要培养有远大理想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农村教师是促进农村教育创新发展的源泉。通过不断的发展,他们保持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化发展状况下,我国农村小学所遇到的问题
        全国大部分农村学校通过教育均衡验收,投入了大量资金搞好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建设等,关键是农村学校师资条件跟不上,年青教师留不住,工资偏低,教师缺乏积极性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下:
(一)学校数量减少,在校学生数量提升
        随着当前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居民被转移到城市,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大多数学生和父母一起进入城市。因此,城乡差距也逐年扩大。随着农村人口的逐年减少,农村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学生人数的大量减少使许多小学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甚至一些农村学校的学生都出现了个位数的情况。因此,教师的教学热情低下,很难开设课程。
(二)教师老龄化、结构性缺员
        随着农村小学数量的急剧下降,大多数农村小学已经饱和。另外,许多青年教师不愿在农村地区教书。农村学校教师和师生之间的年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和沟通存在更多的障碍。由于受到编制的影响,尽管教师人数过多或饱和,但是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缺乏体育、艺术、音乐教师等课程,缺少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整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年轻的小学教师会选择在城市找工作,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整体上已经开始老化,这些老师通常来自以前的民安学校的老师,他们年龄较大,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的观念也落后了。在现代教育政策中,不可能有效地改变改革趋势,这也是农村小学教师对于整体质量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年轻的小学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
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对策
        现今,农村小学学生源比重占绝大多数,无论从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需要来安,还是从未来人才资源的培养来看,农村小学迫切需要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撑,教育均衡发展对目前的农村小学来说尤为重要。
(一)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教育是基础。在城镇化进程中,有必要继续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教育和救助机制的有效实施,以确保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有能力上学。改善学校布局,以满足学生进入附近学校的需求。继续加大对边远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校车接送的投入,切实解决边远地区学生上学困难的问题。
(二)引进和完善农村小学教学设施
        首先,要依靠社会各界的积极协助和政府的支持,为农村小学建立专门的教学设施,为发展农村小学教学活动提供基础教学设备;第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农村初等教育得到充分重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农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最后,为农村小学引进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教学设备,以确保农村小学能够开展先进的教学活动,同时为学校建立现代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农村小学教育地区获得更先进的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
(三)加强农村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的经济水平有限,农村小学缺乏对青年教师的吸引,缺乏良好的教育。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建设也已成为改善初级教育的关键因素。首先,有必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通过建立群,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时提高他们的训练,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此外,还需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提高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教育部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人才的引进,向农村小学分配创新型人才。同时,相应的师资培训模式改革将使农村小学对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农村
        小学办学条件的严重问题使得必须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为了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和物质条件,政府投资必须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政策应尽可能地偏向农村地区和偏远偏远的农村小学地区。避免在多个中间环节拦截教育经费,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平等和可靠。通过农村小学残旧房屋的重建,学校房屋的建设,必要教学设备和书籍的购置、管理水平以及乡村办小学的教育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五)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在教育学生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学校还应发挥引导父母教育子女的作用。学校工作应着眼于建立良好的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让家长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学校了解学校的管理策略研讨会得到加强,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教育。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在学校教育子女方面对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的需要。因此,作为学校,留守儿童不仅需要建立管理和教育工作组,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落后,加强与家长和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联系,还需要知道留守儿童的状况,及时有效地掌握儿童思想动态,做好了引导和开展师生之间互助活动的工作。
结束语
        农村教育向来落后。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支持农村的弱势状况,但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暂时无法彻底解决,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支持。本文主要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小学教学设施的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难。同时,阐述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的教育对策,分别是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完善农村小学教学设施等。希望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可以相应地改善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文军,宿春艳.我国农村小规模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4):97-103,108.
[2]李少波.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及对策:以西安市长安区某农村小学为例[J].新丝路(下旬),2016(8):93-95.
[3]左长生.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2):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