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都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等知识的应用。在历年高考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题特点之一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更多的是渗透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去,与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平衡、电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相结合,成为阴性考点。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的金属元素主要有钠、镁、铝、铁和铜,这五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怎样搞好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益?
一.了解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高考命题的热点,预测命题趋势。
1.基本反应 注重创新
从这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试题大多都是教材上的基本反应方程式和性质通过更新模式来进行考查,如化学反应与简单工艺流程分析、图表或实验装置等相结合,这些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特别是重要的反应方程式,通过相关反应来分析对应的实验现象或工艺流程等。所以,高三复习一定要注意抓住课本,抓基础,不能急功近利。
2.无机化工 高考新宠
无机化工流程题是今年高考命题的新宠,以新颖灵活多变的命题特点呈现,其命题点主要有:⑴考查原理:题目主要以教材重要反应为基础,从原料选取、相关化学反应、设备比较等知识作为命题切入点。⑵考查流程: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一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纵横联系,结合基本实验操作进行命题。二是以某种物质的制备、提纯等为基础编制工艺流程,要求考生对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评价、书写化学方程式(包括离子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或某过程需要的操作或重要试剂或仪器等。⑶考查转化:题目一般以无机框图推断题的形式出现,其考查内容强调教材中重要化工反应与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关系。⑷考查计算:题目主要涉及转化率、产率、原料利用率、反应物分配或产物含量等的计算,无论这类题怎样变化,其考查的落脚点仍是物质的重要性质和转化关系。
3.结合性质 突出综合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命题,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通过框图转化综合推断,考查物质的性质,这类命题的问题设置通常有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相关反应现象的描述等,有时可能还有化学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融合其中,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选拔功能,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探究为平台,考查物质的性质,这类试题往往还涉及仪器、药品的选择、实验现象的分析、物质的检验等,是今后高考命题必不可少的热点题型,值得高度关注。
二.把握重点,突出骨干知识。
考试说明对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与性质的关系。了解其它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ⅠA和ⅡA族元素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等都是考查的热点。另外,复习时还要注意重视差量法、守恒法等解题技巧解决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其它常见的金属,重点在于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铝的化合物、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都是需要熟练掌握的考点。
三.精选例题,把握好两个结合点。
一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有机结合。
因为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载体。从高考试题来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主要是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合在一起,单纯的概念理论考查很少。因此,复习时,必须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紧紧依靠位、构、性的关系,力争从结构推性质,把描述性化学转变为推理性化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物质的性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增加应试技巧。
二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相结合。
化学实验都是以物质的性质、制备为基础,考查基本反应原理的应用;而计算又多数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所以,计算复习可穿插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几乎不必专门列出专题复习。
总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必须做到多联系,勤对比,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加强记忆,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