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三教”改革是当前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中职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是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文章分析了中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校企深度协同、组建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及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英语教师;师资建设;提升路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1]。促进“产教融合”的关键就是拥有一批能够胜任中职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英语方面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因此,组建高素质、结构化的中职英语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然而我国中职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培养具有“双师型”教师性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支撑力量。探索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中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内涵与中职英语师资建设必要性
(一)产教融合的定义
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产教融合指职业教育要通过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渗透、交融形成互动、和谐的有机整体,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有研究者认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是把学校办成“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产教融合的“产”,就是以产品生产为基础进行专业实践。在此过程中,产品的生产要与教学紧密结合,是学校形成“产、学、研”能力的过程。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英语师资建设必要性
黄炎培在谈及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时指出,职教教师应具备“用手的专业技能”和“用脑的专业理论知识”,唯其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3]。中职院校要适应产教融合的发展需要,不仅要培养毕业生的国际视野,更应将英语教学融入专业技能实践。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中职教育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产教融合”理念指导的中职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在生产与实战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国际化培养目标,对中职英语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中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
以本地区3所受试的中职学校英语教师为例,英语教师队伍中专任英语教师共21人,外聘教师1名。从年龄结构来看,中职英语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比较大,中职英语教师队伍偏年轻化。从学历结构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大多数。作为中职英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 14.3%。从职称结构来看,获得初级职称教师占比最高,获得副高以上级别职称教师比例较低。中职英语教师整体呈现年轻化。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专业技能较弱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公共英语教师,需要结合相关行业、专业,强化英语的应用能力。中职英语教师队伍中刚毕业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占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占少数,虽然他们具有良好的英语专业知识,但是缺少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行业英语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师仅有英语级别证书,没有“双师证”及其他英语应用方面的证书。只有小部分英语学科带头人会主动学习并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到日常教学中。
(三)公共基础英语教师较少参与科研项目
中职学校教学以专业课为主,以专业课为主的科研项目占比列较多。大部分英语课程在中职学校属于公共基础课,很少有机会独立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大部分英语教师表示自己发表过学术论文,但是很少甚至没有主持或参与过校级以上的课题。因此对于如何开展科研普遍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方向,更弄不清科研工作的具体步骤等重要环节。此外,由于受到学校科研经费紧张和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英语教师往往缺乏一定的科研精神与科研动力。中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科研能力水平较差的现象。
(四)中职学校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度不够
很多中职院校对英语教师入职后的再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教师业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对于英语教学方面的沟通少之又少,大多都是独立开展教学工作。不少的英语教师还存在一些安于现状的感觉。
三、中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及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一)优化师资结构,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方式
由于中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结构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不对称和学
历层次不均匀等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时可采用梯队建设的方式。从年龄结构方面来说,可以将中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以人数比例最大的中低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为主;第二梯队以具备高级职称的中年教师为主体,这个群体教师人数较少,主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4]。从学历层次方面来说,高学历的教师人数较少。一方面,中职院校可适当吸纳高学历的毕业生和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专家来校任教,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鼓励中青年教师鼓励读研、考博,鼓励他们跨专业深造。此外,学校应加强中级职称教师的后续科研培养有助于构建培养师资后备力量,防止出现人才断层[5]。
(二)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技能的提升。当前教育环境下,中职院
校英语教师普遍偏向理论学习,忽视了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实现产教结合是提升中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条件之一。学校通过安排专任教师跟班学习行业实践知识,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为了增强英语学习者工作环境的真实体验感,可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给英语教师更多机会与企业进行交流,让英语教师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与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安排。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激发英语教师创造适合不同企业文化的语言学习氛围,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英语对话等活动,切实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中职院校酒店服务专业开设的酒店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核心专业知识覆盖酒店、餐饮、旅游三大要素,涉及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菜点与酒水、会议服务和康乐服务五大要素。对于负责该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的老师们来说,需要事先了解酒店服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再进一步将英语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之相结合,如酒店预订三种方式的英文释义、用英文填写客房预订表和电话预订的英文表述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职英语教师将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会不断地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并不断地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三)加强行动研究,提升青年教师科研水平
教师队伍年轻化以及科研能力欠缺是制约中职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发展
的重要因素。首先,学校科研项目组应鼓励英语教师主动参与院校的科研项目工作。学校可定期邀请校外科研专家开展科研专题讲座,增加英语教师科研的基础知识储备,提升科研基本能力运用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多数青年英语教师
对研论文写作、课题申报比较感兴趣,但是并不了解科研活动的流程。因此,学校可安排有科研项目研究经验的教师结合青年英语教师的兴趣和专长,指导其确立个人研究方向。系部可根据青年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让有帮带能力的骨干教师协助其组建科研小组或团队,定期开展组内学习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产出。其次,中职学校可成立固定的英语教研小组。英语教研组每周固定开展教研活动,比如要求每位英语老师一学期至少完成一个公共课任务。
(四)成立英语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分层次个性化培养
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团体性,中职英语教师在全校教师队伍中虽然是一个小
团体,但是中职院校的发展每个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师培训,鼓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以顺应当前社会对劳动者职业英语能力的需求。其次,学校要努力拓展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渠道,比如,开展短期职业培训帮助英语教师获取某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英语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或通过下企业实践等来增加教师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举办本校英语教师经验交流会、 邀请校外优秀英语教师举办讲座、 输送本校教师去听校外优秀英语教师公开课等学习途径,为英语教师提供更优质、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四、结束语
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地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为了中职最重要培育目标。学校尤其注重专业课程建设。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重重困境,比如:青年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师资培育管理不够完善,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等等。因此,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到中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在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继续探索“双师型”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拓展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努力为中职院校打造一支师资结构合理、实践能力优、科研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13_369226.html. 2019-2-13.
[2] 官海滨, 覃川.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师资建设路径的几点思考[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6): 15-20.
[3] 中华职业教育社. 黄炎培教育文选[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 194.
[4] 李龙福. 高职院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J]. 教育与职业, 2017(1): 88-90.
[5] 扈守华. 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师群专业发展的新认识[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5): 59-62.
作者简介:房伶(1989- ),女,广西商业技师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讲
师,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项目支持: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校企合作、校际联动的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策略研究》支持,立项编号:GXZZJG2018A010。